"念你們的名字" 張曉風35年前作品成為大陸考題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0/6/22 下午 06:36:02 / 卓越菁英
「孩子們,這是八月初的一個早晨,美國南部的陽光舒遲而透明,流溢著一種讓久經憂患的人鼻酸的,古老而寧靜的幸福。助教把期待以久的放榜名單寄來給我,一百二十個動人的名字,我逐一的念著,忍不住覆手在你們的名字上,為你們祈禱。」
|
外表柔雅的張曉風其實為理念是可以堅強如磐石。("鳳凰網"資料照片,歸鴻亭攝影) |
最近因為二○二兵工廠生態爭議,上書總統要求保留台北最後濕地生態的張曉風,其實身份是小說,散文及戲劇家,前日在大陸武漢中考語文試題中考語文卷中,她的作品《念你們的名字》出現在第五大題現代文閱讀中,數十萬考生必需閱讀。
張曉風表示,這篇文章是35年前,當時陽明醫學院院長邀請她到該校教語文,那個年代要考上醫學院算是成績很好的學生,放榜的名單都會在報上刊登出來,她當時正要前往美國,臨行前想到馬上就要教這些醫學新鮮人了,就要助教打印出即將就讀的醫學新生名單,提前熟悉一下他們的名字,在美國時讀著這些名字,突然有寫這篇文章的衝動,而張曉風這個寫作的意圖,成為今年武漢語文中考卷這一大題的第一小題。
她說,《念你們的名字》表現的是一種永恆。35年前一個小小的念頭寫的文章,卻流傳這麼長時間,張曉風認為不只是親情倫理是永恆的,師生倫理也是永恆的,而表現在文學作品中,就是一種可以流傳、溝通的永恆。
|
大陸湖北的"楚天都市報"昨天對張曉風的報導。("宇宙光"提供) |
張曉風已經不太記得這篇散文當時是否收錄在九歌出版的《步下紅毯之後》還是那一本散文集,但是這篇文章誕生之後,馬上被香港等地的醫學院教材轉載,隨後又引入中國大陸,成為流傳廣泛的文章。
經過這麼多年,那些在1975年教過的年輕醫學院學生,現在很多都已經在醫界或疾管局等政府單位工作,有時參加他們的校友會活動都還會見到,張曉風笑起來,「他們現在都很有成就了!」
在《念你們的名字》這篇文章中,張曉風在漫長的7年醫學教育中,只教授那些學生8個學分的國文,但是,她渴望能教他們如何做一個人,以及如何做一個中國人。張曉風要學生們記住那些父輩賦予的姓名,因為那都寄託著上一代人的期望,她更要學生們記住「醫生」這個職業上的「姓名」,因為那代表著治病救人、仁心仁術。
這篇文章有這麼一段:「『林逸文』、『唐高駿』、『周建聖』、『陳震寰』,你們的父母多麼期望你們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黃自強』、『林敬德』、『蔡篤義』,多少偉大的企盼在你們身上。『張鴻仁』、『黃仁輝』、『高澤仁』、『陳宗仁』、『葉宏仁』、『洪仁政』,說明儒家傳統對仁德的嚮往。『邵國甯』、『王為邦』、『李建忠』、『陳澤浩』、『江建中』,顯然你們的父母曾把你們奉獻給苦難的中國。『陳怡蒼』、『蔡宗哲』、『王世堯』、『吳景農』、『陸愷』,含蘊著一個古老圓融的理想。」
如果這些被張曉風在美國念過,且促成她有靈感寫下這篇《念你們的名字》的當年學生,現在讀到這篇報導,應該和老師連絡一下,讓師生倫理成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