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化展新風貌 公共藝術功不可沒
新網記者林榮芳台北報導
2009/12/21 下午 10:26:00 / 文化藝術
公共藝術設置辦法自去年修法至今已屆滿一週年,行政院文建會於今日邀請多位公共藝術界的專家學者參與公共藝術年度茶會暨「97年公共藝術年鑑」新書發表會,會中分享「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修正後的推動現況及影響,並共同討論公共藝術政策未來的發展方向。
|
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在"九十七公共藝術年鑑"新書發表會上致詞。(文化建設委員會提供) |
「公共藝術年度茶會」由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主持,邀請到多位公共藝術界專家學者與會進行意見交流,文建會第三處處長許耿修、97年公共藝術年鑑委員陳健北、中華民國公共藝術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志銘以及多位參與公共藝術設置的興辦機關都蒞臨參與,座談氣氛熱烈。
此次茶會同時也是《97年公共藝術年鑑》的新書出版會,期待透過系統化的整理,提供各專業領域觀念融合與交織的管道。洪慶峰提到,公共藝術政策自1998年推行至今已邁入17個年頭,公共藝術的設置超過一千多件,尤其至去年更達到全面設置的階段,充分發揮無牆美術館的概念。為讓公共藝術的設置更為多元與彈性,於97年大幅修訂「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使公共藝術設置更為彈性,不僅讓小型公共藝術得以用無形的教育形式出現,也使建築物主體有被視為公共藝術的機會。
根據「97年公共藝術年鑑」中的統計資料顯示,該年度計127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共設置了240件作品,總設置經費高達3億2仟萬元。目前設立公共藝術基金的縣市包括高雄市、台北市、彰化縣、屏東縣、台南縣及苗栗縣等六個縣市,成為各縣市自我形塑城市風格的關鍵。
洪慶峰表示,從97年年鑑資料可發現,我國公共藝術政策相關推動環境已逐漸成熟,部份縣市也相當重視公共藝術審議會的功能,積極的運作模式使該委員會成為提供公共藝術美質美感的重要助力。
如果說從一個城市的市容可以看見在地文化的深淺,那麼從公共藝術的成長轉變便可得知一個城市凝聚生活美學與厚植藝術實踐力未來。期盼在各界的努力下,我國的公共藝術政策能成為引領美感的火車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