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臺北美術獎"公佈 26日起北美館展出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09/12/23 下午 06:16:00 / 文化藝術
「2009臺北美術獎」得獎名單正式公佈,由倪祥、張立人、張暉明、陶美羽等4位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評審團另選出6位優選獎及10位入選獎,所有20位藝術家作品將於12月26日起正式於北美館地下樓展出明年3月7日止。
|
"2009臺北美術獎"4位得獎者合影。(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
「臺北美術獎」1996年臺北市美展首獎定名為「臺北獎」,將十類競賽項目整合為平面美術、立體美術、應用美術三類;1999年參賽項目再次整合為美術類、設計類兩類,同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成立,次年臺北獎由教育局轉為文化局轄下,2001年為區隔其他文化獎項,「臺北獎」轉型為「臺北美術獎」,採不分類別的徵選型態,且將最高獎金提高為20萬元;2004年取消作品尺寸限制。
「臺北美術獎」的舉辦宗旨為「呈現臺灣當代藝術新貌,獎掖獨特藝術風格與當代精神之創作」,今年共徵得380件作品參賽,件數與去年相近,平面或複合媒材作品仍佔多數,共有233件;立體作品20件、裝置作品60件、聲音及物件裝置作品67件。參賽者的平均年齡為30.94歲,男女性別比例為1.28:1。
北美館館長謝小韞表示,歷屆參賽者都極年輕,今年4位得主有3位是7年級生。本屆邀請王俊傑、吳瑪悧、高重黎、徐文瑞、張元茜、陸先銘、吳昭瑩等7位藝術專業人士擔任評審委員,共同遴選出「臺北美術獎」4位:倪祥、張立人、張暉明、陶美羽,「優選獎」6位:王建浩、吳建瑩、吳政璋、張騰遠、陳敬寶、鍾和憲,與「入選獎」10位。
倪祥的《很快就補償》,以手工瓦楞紙版偽裝成汽車外殼,覆蓋在老舊的紅色機車上,不論是這輛紙車還是周遭看似諧趣的牆上塗鴉,輕鬆中帶出電視螢幕中以筆塗繪還原殘缺所做的補償努力。
張立人的《模型社區》,白牆的公寓社區手工製成,當狙擊手的準星定焦在社區居民身上,霎時槍聲大作、白牆出現彈孔、屋內人形摧毀殆盡,攝取不同角度的五面投影正實況轉播。
張暉明的《在陽光下觀察灰塵 14:05》,一處日常生活中的小角落,午後光線若隱若現地映射進來,一個尋常的翻倒水杯高速震動著,陣陣漣漪模糊了水灘中倒映窗簾的五彩花色。
陶美羽的《語言》,圓柱空間懸掛十台液晶螢幕,藉由不同國籍人種模擬同一種動物的聲音,經由單一動物圖像對比出不同社會的語言模式,試圖以人類學的觀察與測量方式,探討不同語言系統溝通過程中的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