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科學實驗探空9號火箭成功發射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3/27 下午 08:15:04 / 天文地理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探空9號科學實驗任務,於3月26日晚間21:34在屏東九鵬發射基地順利升空,完成台灣南方上空80至300公里之間大氣中電離層動態的量測,540秒後火箭落入海中,成功完成科學實驗。
|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探空9號發射瞬間畫面。(國家實驗研究院提供) |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趙吉光表示,探空9號搭載全新的「電漿阻抗分析儀」及「電將探測儀」及地面設備均由中央大學主導研發。這也是台灣首次利用探空火箭,測試將要放在衛星福衛5號上的儀器性能,有助於明年實際發射福衛5號的精準度。
趙吉光說明探空9號於發射6秒後,第一節火箭燃燒完畢並脫節,12秒時點燃第二節火箭,42秒時第二節火箭燃畢。火箭藉由慣性繼續爬升,58.2秒時高度達到82公里,此時鼻錐罩開啟,開始以「電漿阻抗分析儀」及「電漿探測儀」量測電離層中的電子密度。270秒時到達286公里的最高點,順利完成此次科學量測任務。最後在發射後520秒落入海中。
他指出,這次任務的一大特色是和地面設備互相搭配,先以裝設於九鵬基地及台東太麻里的「30MHz高頻雷達」、「52MHz特高頻雷達」及「福爾摩沙衛星三號三頻標識訊號接收機」,偵測「電離層不規則體」的訊號,據以判斷最適合發射火箭的時機,然後再執行發射任務。
探空9號上搭載的「電離層不規則體研究科學酬載」包括了「電漿阻抗分析儀」及「電漿探測儀」(包括「阻滯電位分析儀」、「離子流向儀」及「電漿探針」),這些酬載以及地面的「電離層偵測雷達系統」均由中央大學主導研發。
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表示,從2010到2014年的火箭研究,平均每顆火箭造價約3,000萬元,未來國研院與中央大學將持續推廣太空科學教育,透過高中生參與實作,升上大學學分也可以承認,啟發更多高中生的太空科學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