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埋葬蟲合作克困境 中研院盼應用在人類上


新網記者吳青蓉台北報導
2014/6/10 下午 05:18:18 / 生態環保

 中央研究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源自尼泊爾屍體清道夫的埋葬蟲,在越嚴苛的環境下,較能互相合作儲存屍體,進而提高繁殖成功機會,反之在溫和環境下的埋葬蟲,反而則會互相攻擊,彼此衝突,而透過埋葬蟲「合作行為」克服低海拔與蠅類競爭的嚴苛壓力,可作為人類適應氣候變遷,對抗全球暖化危機。

埋葬蟲在越嚴苛的環境下較能互相合作儲存屍體,提高繁殖成功機會。(中央研究院提供)
 埋葬蟲是標準的腐食性昆蟲,成蟲或幼蟲均以動物的死屍為食,連野外的垃圾堆和臭水溝中,偶爾也可以發現前來覓食的埋葬蟲。埋葬蟲在吃食動物屍體的時候,常群集於鳥獸屍體旁,總是不停地挖掘屍體下面的土地,最後會自然而然地把屍體埋葬在地下,也因此而得名。

 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沈聖峰以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台灣大學等單位合作,探討社會性的尼泊爾埋葬蟲如何克服嚴峻的物種競爭考驗,合作的群體能夠適應各海拔與氣溫,相對的,不合作的群體只能在中高海拔繁衍。

 沈聖峰指出,在野外屍體為十分珍貴稀有的資源,各種屍食性生物無所不用其極,只為了取得屍體,埋葬蟲有很複雜的社會行為,牠會分解動物屍體,除去屍體毛髮、進行防腐抗菌處理,埋入肉球至地下,產卵後留給後代吃。

 研究團隊透過92組埋葬蟲巢資料、4,488小時的社會行為記錄,觀察到埋葬蟲在低海拔、溫度較高的環境,分解屍體更有效率。由於在低海拔地區溫度較高的環境下,埋葬蟲必須和蠅類競爭屍體,也因此懂得以合作取代競爭,提高群體繁殖成功的機會。

 這項社會性生物能透過「合作行為」帶來成功的研究成果,刊登在5月的國際生命科學領域期刊《eLife》,期望藉由環境變遷對埋葬蟲的影響,作為人類對抗氣候變遷挑戰的參考。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生態環保
採訪:吳青蓉 日期:2014/6/10 下午 05:18:18
關鍵字:中央研究院,尼泊爾,埋葬蟲,腐食性,昆蟲,生命科學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吳青蓉報導
吳青蓉報導列表
捐助華山在地孤老 普發6000愛心加倍
公益慈善 2023/5/5 下午 05:33:34
讓工藝走入生活 體驗文化創新之美
文化藝術 2017/4/12 下午 09:10:24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臺北時裝週AW24"整裝.待發" 文化奧運鳴槍起跑
服裝飾品 2024/4/15 下午 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