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戰後台灣悲情人權 "從228到白色恐怖"開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6/2/26 下午 05:11:34 / 人權社會
今年是228事件69週年,為追思反省那段不安定的年代,台北228紀念館規劃推出「不定的年代:從228到白色恐怖」特展,呈現從228事件發生之後,再到1950年代白色恐怖,這兩起事件的關聯與延續性。
|
台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認為台灣的自由能走到今天是從228的勇敢開始。(228紀念館提供) |
文化局長謝佩霓表示,沒有歷史感就沒有未來感,台灣的自由能走到今天是從228的勇敢開始,會在現在的職位上透過有形無形的歷史文物、口述歷史、場域保存,來讓新世代更真實感受那個集體恐懼的年代,並向受難的人權前輩致敬。
台北228紀念館館長蕭明治指出,「228事件」與「白色恐怖」都是戰後臺灣人權史上難以磨滅的傷痕,兩事件皆是臺灣人民受國家統治階層在人權上的壓迫。雖然兩事件在影響層面、型態與性質上有不同,但「228事件」與接踵而至的「白色恐怖」實難分開,尤其許多228事件的受害者,往往也在白色恐怖被清算。因此希望從228跨出這一步,在228紀念館也來談談白色恐怖。進而讓民眾能夠瞭解、認識戰後臺灣人權歷史的過程,藉此珍惜眼前的民主、自由之得來不易。
策展人人權文史紀錄片導演洪維健說,「228事件」之後的綏靖與清鄉,幾乎延續到1949年以後國民黨政府撤退來臺,就時間點上與「白色恐怖」銜接,許多「228事件」受害者,到了「白色恐怖」時期,又再度受到清算。此後,1950年代當局頒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懲治叛亂條例》等法令,並實施戒嚴令,使得臺灣百姓的思想、言論、出版等相關自由,都受到箝制長達40多年。
|
台北228紀念館資深日文導覽志工蕭錦文捐贈館方其在白色恐怖時期,林政亨讀書會事件中牽連受害的弟弟蕭慶璋,槍決前於獄中親手做的手工相冊。(228紀念館攝影) |
為了讓民眾走回歷史,洪維健以時間軸為引導,訴說從1947年228事件到1950年代白色恐怖之過程,以深入淺出的圖文呈現,希望能夠透過史料文獻、文物、互動式影音媒材,協助民眾認識戰後臺灣這段人權歷史。
「不定的年代:從228到白色恐怖」特展主要分為4個單元,包括「228事件、白色恐怖的大事紀」、「228事件、白色恐怖的概述」、「228事件、白色恐怖的相關人物與事件」、「228事件、白色恐怖的造景、留言區與訪談紀錄影像播放區」,由此詳訴這兩事件的過程與關係,以及當局在1950年代後的高壓統治,如何形成社會禁聲、恐怖的氛圍。 此外,也展出受228事件影響,而蔓延全臺的白色恐怖時重要相關事件,如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案事件、四六事件、鹿窟事件、高一生事件等,及其相關人物蕭慶璋、涂炳榔、李石城、高一生等的故事,藉此提供民眾瞭解兩起事件對臺灣社會帶來的影響。
這次館方特別展出的珍貴館藏文物有,228時期陳儀為實施清鄉,大舉鎮壓各地民眾而頒布「為實施清鄉公告民眾書」、「各鄉鎮辦理清鄉書」,以及白色恐怖時期「號召匪諜自首,獎勵檢舉匪諜」等相關文獻;比較特別的還有228事件受害者盧鈵欽醫師於獄中寫給妻子之遺書,深情悲愴,道出當時許多社會菁英因政治迫害,而與家人分離無奈的心路歷程,以及因林政亨讀書會事件牽連受害之蕭慶璋,在槍決前親手做的手工相冊。
展覽期間的系列活動,即日起自2月28日下午在台北228紀念館戶外廣場均有紀念音樂會,另也規劃了4場紀錄片映後座談,邀請228事件與白色恐怖之見證者與受難家屬,訴說那段遭受政治迫害的悲情過往。更多活動訊息可上台北
228紀念館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