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與韓國光州市美術館跨國"社交場"交流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7/7/8 下午 08:18:12 / 文化藝術
延續2016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與韓國光州市美術館跨國合作台韓交流展,今年度的交流展以「社交場」(Arena)為主題,今日在北美館開幕。
|
台灣藝術家周東彥《可交換城市計畫》。(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
這次展覽由北美館策展人蕭淑文籌畫,並與韓國策展人任鍾榮(Jong-yong Lim)共同合作,將美術館空間轉化為「展示」與「演出」共生的創造性實驗場域,藝術家運用「表演」為展覽主軸,呼應屬於這個時代的創作精神,以全然開放的表現方式,希望為觀眾的藝術經驗打開前所未有的新視野。
身處在全球化的時代下,你我與世界的連結日趨具體且有感。展覽名稱「社交場」明喻了今日全球化脈絡下的藝術創作因為「交流」的名義與目的,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創作出現在相異的文化時空。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當藝術成為引導我們進入展覽空間交流互動的動機,美術館藉此成為一個真正的交誼空間,扮演起一座文化大客廳的角色。這樣富有參與價值的策展主題,也成為北美館在準備休館階段的有力宣告:我們以藝術來思索美術館與觀眾之間的可能,這是我們探索重新開館的「美術館再想像」的最佳出發點。
「社交場」展覽展覽連結了「靜態展示」(the displayed)及「現場藝術」(live art)。靜態展示涵蓋北美館與光州市美術館之交流展;在其中台灣藝術家們尋求的是「觀眾介入」,讓單一主體(作品)發生結構上的轉變,對於觀眾來說,這是一個關於他們的真實經驗,而不是只存在觀看者意識裡的經驗,光州市美術館則呈現7位正值壯年的韓國藝術家,透過包括繪畫、裝置作品和錄像等各類藝術形式,展示韓國當代藝術的多樣性與價值。
|
韓國藝術家李二男《混血中的地球》。(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
相較於靜態展示,一連串活展示(live exhibition),滲透到「展覽」和「表演」的每個層面,藝術家們嘗試在可能的架構下創作,用參與藝術、網路直播、演講表演、偶劇、紀錄劇場、舞蹈、音樂、聲響、行為、影像等,形塑此共同主題。最終,就效果而言,這個展覽透過形式的意識(展示和表演),企圖「擾動」長久習慣於消遣性看展覽的觀眾,使得他們的神經和心靈招致撞擊而處於一種不安、亢奮、停頓、不知所措的狀態。更藉此,展開了對「當代藝術展的媒介和材料」、「觀看者和作者之間的關係」以及「藝術場域的社會性和公眾性」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