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幹細胞技術新突破 視網膜再生不是夢!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7/11/16 下午 04:03:04 / 醫療保健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在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約占10%至15%,其中有約約有5至10萬人,佔30%患者會隨著病程,視網膜及感光細胞產生不可逆的退化,最後導致中心視力喪失。目前臨床治療為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病患除將面臨終生每1至3個月反覆注射藥物,更在經濟以及心理方面造成病患及家屬沉重的負擔。令人遺憾的是:對於已經發生嚴重視網膜損壞及感光細胞萎縮的病患,至今尚無有效治療方式問世。

臺北榮總、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共同合作,發展以自體細胞重新編程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臺北榮總提供)
 臺北榮總醫研部基礎研究科主任邱士華表示,為求解決國人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等重大疾病,感謝在科技部自由型計畫的支持下,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總共同合作,發展以自體細胞重新編程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過程中僅採病患少量10cc血液,即可自體細胞回春至胚胎時期狀態,以作為個人iPS專屬幹細胞,並成功將iPS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此創新突破已打破過往「視網膜細胞不會自體再生」的觀念與魔咒。

 為針對視網膜嚴重受損視力重建之可能,正與UCSD團隊合作研發體外具有感光功能「3D立體類視網膜組織」(retinal organoids),此技術已可在實驗室培養出接近人體視網膜組織,並且已對光照已有「初步感光功能」,目前進入疾病動物模式測試之階段。同時,結合國立交通大學3D列印組織工程技術,已成功將iPS分化生成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已可形成長達兩公分神經軸突、並進一步形成視神經神經傳導功能之之視神經結構,將有助於開發視網膜個人化再生醫學平台。

 日本京都大學諾貝爾得主山中伸彌教授與理化學研究所(RIKEN)高橋政代教授共同合作,在今年3月份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雜誌》(NEJM)上,發表利用自體幹細胞治療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成功挽救病患視力。最近又有新的突破可大幅減低治療費用,目前估計一位黃斑部病變患者病患所需花費約500萬日幣。榮總已於今年6月與京都大學醫院簽署為合作醫院,近日更與RIKEN高橋教授簽定MOU,將為國內引進此項新技術。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醫療保健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17/11/16 下午 04:03:04
關鍵字:幹細胞,視網膜,感光細胞,臺北榮總,邱士華,胚胎,3D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