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典範 "至善的唐獎"得主專題影片明首播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8/11/2 下午 07:53:52 / 卓越菁英
唐獎第3屆得主是劃時代的傑出貢獻者,他們所帶來的世界級影響,引領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唐獎教育基金會特與中視團隊合作,耗時數月前往得獎人所在地,採訪記錄每位得主的成長背景、奮鬥歷程,及其處事智慧與經驗,期待讓更多人看見唐獎得主引領世界的創新智慧及影響典範。唐獎得獎人深度對話影片,包括「永續發展篇」、「法治篇」、「生技醫藥篇」及「漢學篇」4支節目內容,將自11月3日起於唐獎官網、中天、中視等頻道播出。
|
唐獎8位得主9月來台領獎,自左至右為宇文所安、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斯波義信、詹姆士.漢森、唐獎執行長陳振川、約瑟夫.拉茲、代表人約翰•曼德森博士的兒子傑夫•曼德森、布萊恩•德魯克爾及東尼•杭特。(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
全球暖化的警鐘,於30年前,由一位鑽研大氣與氣候的科學家詹姆士‧漢森(James Hansen)首度提出,可謂是舉世震驚的一項研究。為何他不畏強權,由一位埋首研究的科學家,到站上國會殿堂、走上街頭抗議、演講著作,教育年輕人相關知識,只因為他相信「一切都還來的及」;出生印度的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則是第1位證明氟氯碳化物為溫室氣體的科學家,當年因為非洲小女生的一句話,促使他開始思考氣候變遷帶來的社會不公的問題,並著手推動太陽計劃,幫助貧困者使用乾淨能源。「永續發展篇」深度訪談兩位科學家的心路歷程,與氣候變遷問題的因應契機。
撼動法哲學界的一代宗師、唐獎法治獎得主約瑟夫・拉茲(Joseph Raz),過去50餘年,任教不倦且著作不輟,曾獲得「在分析法學、道德與政治哲學界極具敏銳度、獨創性及學術動能充沛的學者」的評價。其所撰寫的《法律的權威》(The Authority of Law)等十餘專著,皆為法理學上極具代表性的著作。他不僅承繼了法實證主義之傳統,更從內在觀點進一步拉出超然的觀點,補充了分析法律哲學的不足處。然而,在嚴肅議題下,拉茲卻保有對於藝術的欣賞與理解,79歲的他業餘時最愛攝影,而且獨鍾黑白照片,一談到相機,他一改嚴肅的表情,展現幽默與風趣的另一面。「法治篇」得主深度對話影片,帶你深入潛出法哲思想領域的思辯,及其門生對其難望項背之歷史地位的推崇與影響。
「生技醫藥篇」則走入唐獎生技醫藥獎3位得主的研究室裡,回到東尼‧杭特(Tony Hunter)博士發現致癌基因與訊息傳導路徑的那一天,這項實驗結果為癌症研究帶來翻天覆地的重大影響。奠基在他的研究上,同為第三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的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 J. Druker)博士推動的第一支TKI標靶藥物伊馬替尼上市及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博士研發的第一個EGFR抗體標靶藥物西妥昔單抗上市,更是宣告癌症治療研究新紀元時代的開啟,奠定了今日精準醫療之基礎。影片中將一窺他們展現勇於探索未知的勇氣、秉持關懷人類健康的奉獻情操以及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他們所帶來的世界級貢獻,普及於國際間的醫療應用,帶領人類在癌症治療領域大步邁進。
中西文化交流,是彼此溝通認識的重要橋樑,來自美國的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是古典詩文翻譯大家,並以唐詩研究馳名世界,他忠於過去文本,且設法與新時代產生連結,尋找新方法,讓古典典籍保有生命力。而出生於日本的斯波義信(Yoshinobu Shiba)教授則擅長分析宋代經濟史,他匯合日本漢學界嚴謹的學術傳統和西方社會科學,獨特的歷史觀點,為後來學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漢學篇」影片走入他們的智慧寶庫與治學方法,看他們如何一生奉獻漢學、熱愛漢學,開創漢學研究新局。
專題影片11月3、4日及10、11日在中天新聞及唐獎官網首播,陸續於中天北美台、中旺電視台、中視新聞台、中天亞洲台、中視頻道播出,詳情可上唐奬官網查詢,歡迎大家深度認識唐獎得主。相關影音檔案免費提供,歡迎有意公開播放的各界學術機關或媒體先進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