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建置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9/4/3 下午 04:35:10 / 青少兒童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福祉是國家社會繁榮與進步的重要指標,而嬰幼兒階段是人生發展極為快速,也是影響未來成就相當關鍵的階段。許多先進國家均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經費,建置大型幼兒發展的長期追蹤資料庫,科技部自103年8月起補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家發展與家庭學系暨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執行「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計畫,並於105年3月啟動全國調查資料的蒐集。
|
科技部政務次長許有進(中右)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中左)研究團隊及相關協助單位合影。(科技部提供) |
科技部政務次長許有進表示,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是華人地區第一個以幼兒發展為核心的研究計畫,研究團隊由國內幼兒發展、幼兒教育、家庭教育、教育心理、早期療育、臨床醫學、調查研究跨領域和跨校學者專家所組成。以生態系統論和生命歷程觀點為研究架構,透過家長、親友和教保人員問卷調查,以及幼兒發展評估與訪談,記錄0-8歲幼兒的健康、認知語言、社會情緒、身體動作的發展歷程以及家庭、教保環境與經驗的變化。研究結果可供國家制訂相關政策的實證依據,並提供家長及幼兒發展和教育工作者參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指出,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針對兩組樣本進行長期追蹤,包括105年4月至106年6月出生之幼兒(3月齡組)及102年4月至103年3月出生之幼兒(36月齡組),為來自全國各縣市的代表性樣本。採分層兩階段PPS抽樣法,抽出之樣本3月齡組共13,692人,36月齡組共4,260人,第一波完成家長問卷訪問人數,3月齡組共6,590人,36月齡組共2,164人。
除了訪問幼兒的家長外,也訪問在白天照顧幼兒的親友,以及幼兒的保母或托嬰中心、幼兒園的教保人員。自105年3月開始全國調查研究至108年2月底,已完成38,058人次的家長問卷、9,329人次的親友問卷、以及3,097人次的教保人員問卷,總數超過5萬人次。目前3月齡組幼兒在3、6、12月齡,以及36月齡組在36、48月齡的資料蒐集都已經完成。本計畫持續進行追蹤波次的資料收集,預期於109年7月底完成0-6歲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建置。
|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是華人地區第一個以幼兒發展為核心的研究計畫。(科技部提供) |
張鑑如說明,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蒐集的資料相當多元且完整,可進行許多議題的分析。本次記者會將以36月齡第1波資料(共2,164位幼兒,男生1,113位,女生1,051位)的初步研究發現,針對幼兒的親子共讀、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家庭學習環境、托育時數及地點和幼兒園托育品質等5項議題,進行報告。整理重點如下:
-
親子共讀:本計畫發現家中3歲幼兒書籍的數目能對幼兒整體發展,特別是對幼兒的「認知語言」發展有正面的影響。然而,本計畫所調查的3歲幼兒中,家中有超過30本以上幼兒書籍的家庭只佔四成,與國外(澳洲)有7成以上幼兒(2歲、4歲、6歲)家中有超過30本以上書籍相比,顯然較少。除了幼兒書籍量,親子共讀的頻率對幼兒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然而本計畫所調查的3歲幼兒家長中,約有3分之1完全或幾乎不與幼兒共讀,只有約三成的家長每週與幼兒共讀4次以上,此數據同樣也低於國外2-6歲幼兒家長約五成以上每週共讀6-7次的情形。
-
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本計畫調查3歲幼兒使用電子產品(包括電視、電腦、平版、手機等)的時間,研究結果與國外相關研究類似。本計畫幼兒平均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為2.3小時,其他研究如上海的研究發現3-4歲幼兒,每天平均接觸螢幕2.8小時;墨爾本的研究發現2-5歲幼兒,每天平均接觸螢幕2.1小時;美國的研究發現2-4歲幼兒,每天使用螢幕2.65小時,可見電子產品使用行為已經是全球化的現象。本計畫發現對臺灣3歲幼兒而言,長時間使用螢幕,對他們的整體發展會有負面的影響。這項結果呼應美國小兒科醫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的建議,2歲至5歲幼兒每天使用數位媒體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家長需要選擇高品質節目,並陪同觀賞、解說和應用於日常生活。
-
家庭學習環境:本計畫家庭學習環境涵蓋「學習材料」、「學習刺激」、「環境多樣」、「父母回應」、「父母條件式管教」五個面向,結果發現除了提供幼兒多樣和豐富的學習素材和環境相當重要外,家長對幼兒的敏感回應與有條件的管教方式也影響幼兒的發展;家庭提供越正向多元的學習環境,幼兒的發展越好。
-
托育時數及地點:本計畫發現臺灣3歲幼兒中近6成送托,且7成在1歲前即送給別人照顧。進一步分析有送托的幼兒資料發現,平均每天送托小於10小時的幼兒,整體發展比平均每天送托超過11小時的幼兒更好。送到幼兒園孩子的整體發展,也顯著高於在自己家請人照顧或送到親友、保母家照顧的幼兒。
-
幼兒園托育品質:本計畫以「活動、課程與教學」、「學習環境」、「師生互動」3個面向評估托育品質,結果發現好的托育品質對幼兒整體發展,特別是對幼兒的「社會情緒」發展有正面的影響。此外,本研究發現不同社經地位家庭之幼兒在整體發展指標上有顯著差異,低社經顯著低於中社經,中社經又顯著低於高社經。低社經家庭幼兒的家中圖書量和共讀次數比中高社經家庭幼兒少,家庭學習環境豐富性不如中高社經幼兒,但使用3C時間和未入學比例卻高於高社經幼兒。
影響幼兒發展的因素甚多,此5項研究議題結果為初步結果,後續還有待更深入的探究。在本次記者會中,本計畫將釋出36月齡第一波的資料,可透過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申請使用。未來也將逐步釋出其他波次的資料,提供國內外研究人員使用,以促進臺灣幼兒發展的研究。
近年來,政府為提供幼兒健康成長的環境及增進幼兒的福祉不遺餘力,提出多項育兒教保津貼補助、嬰兒教保托育的公共化、免費教育等政策。科技部補助的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的成果,除了可提供家長育兒和教養的資訊,也可以作為政府擬定兒童健康、福利、家庭、托育、早療等政策的重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