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9/7/1 下午 06:43:44 / 文教活動
《遠見雜誌》2016年發布第一份、亦是唯一的「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今年邁入第4年,最新調查結果出爐。
結果顯示,綜合大學前4強為台成清交的格局不變,但公私立、醫科、技職學校排名版圖鬆動,私校醫科獨大,北醫、中醫大超越陽明,科大除了台科、北科仍舊居1、2名外,南部學校已出頭天。
本調查4年來均將學生人數3,000人以下或助理教授以上教師150人以下的小校排除。今年共97間學校納入評比,前50強公私立差距拉近,20強仍以國立占優勢,而檢視校際排名,也可窺見公私立大學版圖鬆動。以往由於國家教育資源偏向國立大學,導致公私立的競爭力有極大差距,近年在私校努力、多元爭取經費下,略為扭轉。
在《遠見》排名中,2016年納入評比的所有公立學校排名平均是34名,私立61名,相差27個名次;2019年納入評比的公私立平均名次,分別為36名及58名,差距22名,拉近5名。
前50強榜單中,2016年公私立各為29間及21間,今年私立大學已達27間,公立僅24間(前50大有3所大學同名次,共51間入榜)。不過,要進入前20強,國立仍占絕對優勢,4年來的入榜間數,維持在公立13間,私立7間。
綜合大學榜,去年清大首度超越成大,今年成大扳回一城,前四強回到台成清交格局。中央、中山這兩所中型學校,發揮精兵效益,名次逐步上揚,今年分居5、6名。
今年進入綜合榜前20名的科大,也顯示南部出頭天。其中由高應大、第一科大和高海大合併的高科大,學生數近2.8萬人,僅次於台大,為全台規模最大的技職院校。受惠於合併,今年高科大首度納入排名,就進入綜合類第12名,以合併前的高應大為比較基準,進步8名。
在文法商榜,台師大和政大分占前兩名。上任近一年的政大校長郭明政,非常在意該校中文學術表現,果然政大在「專任教師平均中文論文數」,以2.38篇拿到全台榜眼。至於2012年起,由東吳陸續邀請文化、世新、淡江、銘傳、輔仁、實踐、大同、北醫、中原、逢甲、靜宜等12所私大組成的「優久大學聯盟」, 結盟能量迸發,在文法商20強中的11所私立學校中,優久聯盟占了七所,且大多名列前茅。
在台灣學術圈中,醫學院向來為王道,各大學積極設立醫學院或醫院,以增強競爭力。醫科類榜中,公立大學未占便宜,北醫、中醫大超越唯一的國立醫大陽明,尤其北醫奪得醫科榜及私大榜雙料冠軍。該校「生師比」,每位老師僅教授9.53名學生,全台最優。
技專院校積極調整體質,在科大榜中,洗牌狀況尤其明顯。併校後的高科大,首度超越雲科大,位列技職第3,屏科大由去年的技職第7名,進步至第5名。北商大、致理、勤益及北護大首次進入20強,南臺及弘光則是首次進入前10大。
20大私校中,除了醫科大學獨領風騷,明志及南臺是唯二入榜的科大。南臺強調學生在校際競賽的表現,「在學學生參與競賽、論文出版成效」指標奪全台第4。銘傳、實踐在技職基因加持下,進步明顯。4年來實踐由私校24名進步到第15名,本次以32.9%的國際合著論文比及5.91%的國際教師比,居全台第7及第5名。
今年調查也發現,台灣高教的真實狀況。從學校整體資料規模來看,大學生源的確減少了。每年列入評比的各校平均學生數,已從2016年的1萬1,035人減少427人,今年只剩1萬608人。可喜的是,學生變少、加上部分學校整併及退場,讓學生享有的資源變多。以生師比來說,2016年每位老師平均教授23.53名學生,2019年已降至23.04名。
各校平均總經費也從2016年的20.82億元,增至22.59億元,四年來平均增加1.77億元。四年前,各校每位學生平均每年可分得19萬2,379元的教育資源,2019年已增至21萬5,3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