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沙保育有成效 調查發現5種臺灣新紀錄種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0/4/22 下午 04:51:46 / 生態環保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107-108年委託國立中興大學教授施習德及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副主任邱郁文兩個團隊進行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甲殼類與螺貝類生物多樣性調查計畫,在甲殼類方面共紀錄134種,有74種為東沙新紀錄種,其中4種為臺灣新紀錄種;在螺貝類方面共紀錄321種,有146種新紀錄種,其中1種為臺灣新紀錄科與新紀錄種,為臺灣再添5筆新紀錄。
|
東沙環礁海域擁有多樣化的棲地環境,包括潟湖、泥地、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及大洋等,孕育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福衛二號衛星影像太遙中心提供)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涵蓋東沙環礁及東沙島,擁有多樣化的棲地環境,包括潟湖、泥地、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及大洋等。東沙穩定的生態系統,孕育出豐富且多樣的海洋生物,是南海海洋生物的重要熱點。為了解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園區內物種種類與分布狀況,海管處以每5-10年的間隔進行物種普查,作為保育研究與經營管理的參考。自102年進行的甲殼類與螺貝類調查至今,已歷經數十個颱風,本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東沙多數棲地物種組成穩定,且本次擴增環礁海域的調查測站,更添加許多新紀錄種,其中臺灣新紀錄種豆濱螺屬Peasiella tantilla是種迷你貝,體型只有2mm,是在進行消波塊物種調查時無預期發現的;而杜馬卡擬相手蟹也是臺灣新紀錄種之一,牠的發現證明東沙是該物種在南中國海分佈的最北界,亦顯示東沙環礁是南海生物的綠洲,而東沙環礁範圍如此廣大仍有許多等待探索的地方。
|
臺灣新紀錄種豆濱螺屬。(蘇俊育攝影) |
甲殼類與螺貝類是東沙陸海域較優勢的無脊椎動物,亦是民眾普遍較為認識的生物種類。海管處為推廣海洋環境教育,曾於100年及102年出版「寶貝東沙」及「鐵甲武士」,圖文並茂的內容,深受各界喜愛。經過多年累積與重新整理,海管處再次出版「寶貝東沙-常見軟體動物篇」及「月牙劍客-東沙島海濱蟹類」兩本解說手冊,將科學性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透過「知識小百科」及「生態小故事」,期能激發更多想像空間,讓讀者了解東沙環礁物種多樣性並提升自我的環境保育意識,更加愛護海洋及喜愛海洋。
|
臺灣新紀錄種杜馬卡擬相手蟹。(施習德攝影) |
海管處為讓民眾可以搶先閱讀這兩本新書,即日起在海管處官方網站發布這兩本新書的電子書,並於4月30日同步在臉書與IG舉辦有獎徵答贈送新書活動,希望藉由本次活動加深社會大眾對於甲殼類與螺貝類的認知。對於這兩本新書有興趣的民眾可以至海管處、國家書店松江門市及五南文化廣場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