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雲門舞集鄭宗龍2020新作"定光" 在虛實間用身聲共創大自然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0/8/28 下午 04:19:17 / 文化藝術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在2020年甫接下領導舞團的大任,便面臨史無前例全球邊境關閉、劇院關門的狀態。在國際巡演延期取消的現況,鄭宗龍與舞團終於有時間慢下來創作。一反過去被時間追著跑的常態,住在山上的鄭宗龍此刻更注意到環境裡的蟲鳴鳥叫、昆蟲動態、光影隨著樹梢的變化,種種自然生態成了十月新作《定光》的重要元素,令他更加珍惜大自然與這塊土地。

雲門舞集為鄭宗龍新作《定光》登合歡北峰。(雲門基金會提供)
 如果《十三聲》取自艋舺街頭,生猛的市井聲響與霓虹螢光,《毛月亮》的野性肢體和空靈音樂,成為眾所熟悉的風格,那麼他要破的便是這個既定印象。在新作《定光》中,試圖拋掉過去熟悉的編創語彙,透過不斷實驗,挑戰自己,嘗試打破舞者使用身體的慣性。鄭宗龍說,「過去我特別喜歡舞者跟我一起潛進陣頭的身體,街頭的身體,所以他們的動作已經有一些累積,對我來講是僵化,對大家來講可能是風格。但我想要脫掉這件事,而這需要時間。」

 鄭宗龍想起小時候跟著父親爬越哈盆越嶺,面對蜿蜒崎嶇不平整的路徑,總是把每一個腳步當成舞蹈,跳來盪去。鄭宗龍藉此想著舞者找到肢體的新變化,因而興起帶舞者登山,腳下的路無論樹根錯節、攀爬大石、踩過碎石,用身體與感知反應大自然。一行人一路上看見山巒起伏的形狀,植物林相的變化,動物昆蟲的型態;聽見風的聲音、蟲鳴鳥叫,從大自然的生物、高山、樹、昆蟲發想,轉化造型,匯集這些親身感知的體驗,一同發展出在新作《定光》可見的肢體語彙。

 鄭宗龍對聲音的敏銳與執著,展現在他的作品當中。這次,《定光》找來4度合作的音樂人林強,以及旅美作曲家張玹共同創作。張玹首先帶領舞者傾聽,透過節奏、旋律、大自然的聲響、聲音的冥想等練習,接著為每一位舞者量「聲」譜曲。張玹雖然不會說閩南語,卻做起閩南語聲韻的研究,更和父母開啟共通話題。張玹取材自閩南語中,如「白鑠鑠、臭毛毛、黑抹抹、水噹噹」等疊字,也解構如「拐」、「轉」等特殊聲韻,創造出聽起來既熟悉,卻不明其意的旋律。張玹讓舞者的身體不僅只是舞動,更變成發聲的載體,幻化為蟬鳴、樹葉的磨擦聲、大雨小雨的水滴落地聲、悶雷響…,在舞台上用聲響創造出一片森林。觀者閉上眼睛,彷彿置身於寫實的大自然;一張開眼,卻看到波光粼粼的舞台空間,裝載舞者看似非人類的肢體樣態,創造聽覺與視覺的衝突感。

 林強則為《定光》創作如空氣般包容萬物的音場,他為《定光》選擇了罄,敲下去瞬間明亮。使用三弦與月琴編創鄭宗龍口中「很有修為」的音韻,也用原住民用來與祖靈溝通,具有神聖意義的木鼓,營造作品中的神聖感。林強為《定光》創作了非刻意彈奏的曲調,破碎且重複的旋律,他說:「音樂只是形式,進入到音裡面去,到深的地方,是沒有東西方分別的…從台灣本身就有的文化脈絡裡去找,找到創意的能源。」鄭宗龍與藝術家們各自在創作上,詮釋心目中《定光》的理想狀態,也企圖喚醒人們珍惜生命中最純粹的東西。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2020年新作《定光》,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文化中心共同製作。將於10月1日至10月4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隨後10月17日至10月18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10月24日至10月25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演出。購票詳情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或電洽02-3393-9888。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20/8/28 下午 04:19:17
關鍵字:雲門舞集,鄭宗龍,定光,十三聲,,毛月亮,林強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