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空間舞團創團30年 "媒體入侵"台北登場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0/11/27 下午 05:02:16 / 文化藝術
《媒體入侵》是西班牙編舞家瑪芮娜・麥斯卡利(Marina Mascarell)「五度五關」力作,一舉將創團30周年推向另一個高峰。
|
舞者手持攝影機跳舞。(舞蹈空間提供) |
即時影像、大型投影與舞者共舞,巨型充氣球體以驚人視覺效果打破身體和圖像的界線,以有血有肉的感知之旅,翻轉對於科技發展、社群媒體改變人生的觀點。繼10月底衛武營戲劇院首演後,11月28至29日於臺北城市舞台登場。
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平珩表示,這齣舞作原預定於瑞典首演及歐洲巡演,年初因疫情暫延至明年,最新消息顯示已決定全面取消,全球唯有台灣舞蹈空間舞團能夠堅守計畫。曾與舞蹈空間5度合作的麥斯卡利,不僅衷心感恩作品得以順利呈現外,也對於這個看過她最多作品的國家特別「惺惺相惜」,甚至還謙虛地表示,每一次和舞蹈空間合作,都加深了她對於舞蹈的體會。
|
舞者攝影投在大球上。(舞蹈空間提供) |
而麥斯卡利每每將議題轉化為視覺精彩又豐富的舞蹈、切入主題的「快狠準」手法,是深深打進觀眾內心深處、讓台灣觀眾驚艷與欣賞的「絕活」。此次演出的《媒體入侵》一如過往,投射出她對社會現象的關注,以舞蹈肢體的「實」對照出網路媒體的「虚」,舞者穿梭在舞台上的流動畫面中,以身體「聆聽、感知、接觸與互動」,呈現出在現世此時此刻是多麼罕見及值得珍視的價值,也更想讓大家在新冠疫情的隔離與焦慮中,注意到真實人生「手牽手、心連心」的重要。網路視訊無論有多麼方便、多麼快捷,都無法取代一個真實的擁抱。
|
黑球橫掃舞臺。(舞蹈空間提供) |
除有編舞家及舞者展現高超創意外,《媒體入侵》所有設計團隊的緊密合作也是製作成功的因素。影像設計法蘭西斯卡‧伊森(Francesc Isern)全程參與排練,認為影像製作最難之處在於「必需時時隨舞者起舞,同時兼顧影像與舞台燈光之間的平衡感。」舞台設計露蜜拉‧羅德格斯(Ludmila Rodrigues)有感於身處於影像飛逝、關係短暫、世界觀已消失的當下,以可流動、可充氣變化的「泡泡」反映當今世界的分裂與不穩定。
|
《媒體入侵》全球唯有台灣舞蹈空間舞團能夠堅守計畫。(舞蹈空間提供) |
而音樂設計雅蜜拉‧羅歐思(Yamila Ríos)在作曲時,以自己的人聲為主要素材,選用聖經段落為詞,但為兼具莊重與親密的表達,同時將不少字詞倒裝使用。創作中也運用在瑞典與舞者排練時所錄下的各種聲響及對路人的訪談,呈現「活生生」的聲音對電子樂音產生巨大的反差。3人透過不斷的討論與嚐試,才共同完成製作的全貌,台灣燈光設計黃申全最後在劇場完成的搭配,為所有設計者名之為「發現之旅」增添畫龍點睛的效果。
兩場演出前,舞蹈空間將特別安排平珩主講演前導聆,分享製作重點,歡迎各界自由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