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幫助台灣抗疫與防疫 國研院推出多項抗疫與防疫專案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1/6/23 上午 11:20:50 / 醫療保健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至今,全球已經有超過1.7億人確診,超過370萬人死亡。現在全國各界均設法針對疫情做出貢獻,科技部大力鼓勵學研界善用科技幫助台灣對抗疫情,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積極配合,推出多項抗疫與防疫專案,期能集結產學研界力量,共同發展防疫科技,保護台灣人民安全。
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去年3月建置
「COVID-19全球即時疫情地圖」,串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台灣衛福部資料,除了開放各種數據的原始資料,更進行視覺化,幫助民眾了解全世界及台灣的疫情最新發展。因應台灣疫情變化,此項資訊服務的內容功能於今年6月進一步提升,增加了全國鄉鎮市區確診案數分布地圖,以地圖、數值及顏色的方式動態呈現,讓使用者用手機就可以對在地或全國的疫情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COVID-19全球即時疫情地圖」也新增了台灣各縣市確診人數的統計圖表,民眾可以看到全國、各縣市乃至各鄉鎮市區的確診趨勢分析來了解疫情的發展,也可以看到各縣市已經施打疫苗的人數及接種率。近期網站一個月可達300萬閱覽人次,成為台灣民眾了解疫情數據變化的重要管道之一。網站也彙整了各種統計數據的原始資料,自去年1月起至今,每日不間斷累積國內外疫情數據,提供研究人員進行資料加值運用。
國研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透過生醫科技服務平台,積極輔導廠商投入防疫行列。其中泓佑生物科技公司開發的抗體快篩產品,透過儀科中心分生免疫檢測設備與技術優化協助,完成臨床試驗,並已於去年底通過衛福部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許可上市。該產品只需15~20分鐘即可完成判讀,目前已銷售數萬劑至第一線檢測站、各級醫院及醫檢中心。
矽基分子電測科技公司開發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透過儀科中心矽晶片微流道異質整合封裝技術與安規驗證協助,完成高雄榮民總醫院臨床試驗,已送EUA審查,力拼近期取證上市。該產品是全球首套核酸檢測快篩晶片,擁有不需要經過PCR放大的超高靈敏度,不但僅需3分鐘即可完成判讀,比現行核酸檢測至少90分鐘加快許多,且準確度與核酸檢測相同,即使感染初期或是無症狀患者,皆能提供準確的檢驗結果,可作為提升早期快速檢測能量的第一道防線。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公司與世延生醫公司聯手開發的抗體快篩產品,則透過儀科中心的技術優化協助,完成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也已送EUA審查,期能於近期獲證上市。該產品只需15~20分鐘即可完成判讀,一旦開放國產居家用快篩,兩家公司亦著手規劃申請,以協助家用市場所需,擴大國內快篩量能。
為吸引更多科研人員投入以半導體技術改善疫情的相關研究,國研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以「半導體防疫晶片研發」為主題,開放學研團隊提案,半導體中心將減免儀器設備使用費或晶片下線費,以鼓勵學研界申請使用,共同抗擊疫情。
本次徵求提案之重點包括氣體檢疫、一般生醫檢疫與特殊設計服務專案3類。氣體檢疫是利用半導體中心氣體感測器製作、電路讀取及模組化封裝等服務,完成可檢測疾病患者呼出特定氣體之晶片,進行生物標記比對,以判斷受試者是否感染病毒。一般生醫檢疫是利用半導體中心微機電製造平台之高分子微流道、微電極晶片整合與封裝、微流體生醫感測異質整合封裝等製程設計與整合服務,完成可檢測病患病毒基因、蛋白質、血清之晶片,以判斷受試者是否感染病毒。特殊設計服務專案是利用半導體中心CMOS晶片製程下線服務,進行病毒檢測相關晶片或是DNA、RNA、蛋白質資料分析晶片的設計與系統開發,加速病毒檢測與分析;或是利用人工智慧系統晶片設計平台與服務,設計開發AI生理訊號/病徵分析系統晶片,以進行精準醫療。
國研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則為因應COVID-19疫情發展,推出「方舟專案」,協助國內研究團隊共度難關。因應疫情三級警戒,許多研究機構之動物設施調降動物飼育量能,許多重要品系可能因此無法保全或面臨斷種危機。動物中心「方舟專案」係透過精子冷凍保存技術,協助緊急保種,並藉由南北設施異地備援機制,提供雙份保障,降低斷種風險。目前已協助多個研究團隊進行品系凍存,保存超過2,990品系的冷凍胚或冷凍精子,預估己涵蓋國內70%以上之使用品系,待疫情結束可協助各單位重建實驗族群,延續生醫科研成果。
動物中心另推出「疫苗專案」,提供動物資源及檢測分析服務,全力支援疫苗開發與檢測。除了擴充倉鼠產能以供應疫苗實驗用的倉鼠,並新增COVID-19感染模式之病理、血液生化及免疫分析服務,可支援疫苗功效評估及感染後治療評估之相關研究。此外,動物中心亦藉由「全球COVID-19小鼠模式聯盟」(GMMCC)成員之身分,積極導入國際資源及COVID-19實驗動物模式之相關資訊,提供國內疫苗研發單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