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出設計X工藝跨域共創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1/11/10 下午 02:58:55 / 文化藝術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設計館今(10)日於3樓展出54件作品。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張仁吉主任致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自2007年始,該中心開始了一連串共創計畫,Yii 、 A New Layer 、HAND IN HAND,邀請來自荷蘭、瑞典、德國、法國、巴西、日本、韓國等跨國及臺灣設計師,媒合臺灣工藝師進行一連串異文化的跨域激盪,這其中,雙方經歷了認知的顛覆、自身原有創作文化系統的鬆動,有如下過雨後,雨水滲入土裡,看似消失不見,實則已為樹根吸納、為各種動物微生物飽飲,而產生了幻化的質變。此展覽,便是這變化的具體成果。這一連串、有如雨珠般一顆顆晶瑩、散發重生精神的共創作品,是工藝不斷延續擴展的延伸,共創的形式千變萬化,不侷一方,這深埋於工藝的深層本質:寬容性及交融性,以及彼此尊重、謙卑請益的精髓,並不會因為工藝技術高超而止歇,此展覽,便是這變化的精彩成果。
展覽以「材性X結構」「符號X生活」「古典X當代」「變化X載體」「風味X裝飾」「懷舊X遊戲」6大作品特性分類,呈現截然不同的詮釋語彙。當工藝師傳承歷史技藝,全神投入與手中來自自然的材料對話 交流,他便正處於與自然的共創之中。工藝的本質是否就是共創?採擷自然材料,融合腦部思維及手部及肢體節奏,在時間的消逝中,一次次的演練至渾然一體,然後生出新意。工藝不是瞬間出現的,每一項工藝都如此扎根於地理風土,在時間跟空間的積累中,散發濃厚的在地性。
 |
張仁吉主任(右7)與現場參與貴賓共同合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
工藝中心表示,此展覽試圖表達以臺灣為核心的共創計畫,如何從臺灣的風土文情出發、從差異中擷取養分,進而滋養工藝的土壤。讓創作對流持續累積工藝實力,繼而在這54件作品誘發下一場共創計畫的新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