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祭" 配戴特殊3D眼鏡欣賞的藝術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09/3/25 下午 07:18:00 / 文化藝術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主辦「2009台灣國際藝術節」,28、29日將在國家音樂廳演出《3D肢體狂想曲-春之祭》,觀眾必須戴上特殊3D眼鏡觀賞演出。
|
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陪同美籍指揮家布瑞德•路博曼與奧地利媒體藝術家克勞斯‧歐伯梅耶說明3D藝術。(林筱穎攝影) |
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表示,《3D肢體狂想曲-春之祭》特別邀請美籍指揮家布瑞德•路博曼(Brad Lubman)和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上半場由國家交響樂團帶來印象樂派大師德布西(Claude Debussy)的兩首作品《牧神的午後》(Afternoon of a Faun)和《海》(La Mer)。
下半場是壓軸演出現代樂派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創作的《春之祭典》(The Rite of Spring),陳郁秀指出,這是奧地利媒體藝術家克勞斯‧歐伯梅耶(Klaus Obermaier)的解構性作品,他先在電腦上先將演出設計視覺化,利用3D動畫軟體把「春之祭」的景做出來,而立體攝影機和複雜的電腦運算系統,則即時將舞者茱莉亞瑪赫轉移到虛擬的三度空間,利用時間差產生的圖層和特殊視角,彼此重疊和複製的作品。
克勞斯‧歐伯梅耶表示,《春之祭》是斯特拉溫斯基想像的俄羅斯古老祭祖儀式,想像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著,看見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死亡,她是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3D肢體狂想曲-春之祭》的祭儀圓圈不只在隱喻的層面上有結束的意涵,同時也是技術及編舞層面的結束,獻祭是舞者的肢體及心智變形成為虛擬的真實。
這部作品宣示影像媒體的時代來臨,藝術也不是只能用單純的視聽來接收,透過多媒體也能創造更多的新感覺饗宴。
兩廳院並於29日下午3至4時舉辦《春之祭》專題講座,特別邀請歐伯梅耶介紹個人多媒體作品,以及所使用的科技工具、程式與應用方式,歡迎有興趣了解的藝文、設計、技術等相關專業人士報名參加。
請至
《鳳凰影音網路電視》欣賞更多新聞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