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在臺度冬數量持續增加 比往年更加廣布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2/4/11 下午 04:51:52 / 生態環保
黑面琵鷺全球數量持續上升。「2022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的成果顯示,全球黑面琵鷺族群已來到6,162隻,其中在臺灣共記錄到3,824隻,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嘉義地區的黑面琵鷺數量成長最為明顯。過去不常有黑面琵鷺度冬的縣市如桃園、花蓮、臺東等,今年也都發現有零星個體度冬,顯示黑面琵鷺數量不只上升,度冬範圍也明顯持續擴張。
|
左為黑面琵鷺幼鳥,右為黑面琵鷺成鳥。(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提供) |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由香港觀鳥會所發起,每年定期於一月召集各國調查員協力同步調查,而臺灣是黑面琵鷺最重要的度冬地,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負責統籌,聯繫全國鳥友協力進行調查,並由林務局推動的「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支持全臺灣的黑面琵鷺普查工作。2022年全球普查於1月8日至9日期間進行,全球數量持續突破紀錄,共調查到6,162隻黑面琵鷺,今年各度冬區的數量都有增加,整體相較2021年大幅增加940隻,其中臺灣是成長幅度最明顯的地區,全臺共調查3,824隻,超過全球總數6成,相較去年增加692隻(增加22.1%),族群數量保持上升的趨勢,更持續3年刷新歷史最大量紀錄。
|
休息和理羽中的黑面琵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提供) |
臺灣的黑面琵鷺主要度冬在西南沿海,超過9成以上的族群集中分布在臺南、嘉義、高雄及雲林,其中今年臺南的數量有2,158隻(56.4%),主要在七股與安南(四草)地區;嘉義有962隻(25.2%),主要在布袋和鰲鼓濕地;高雄有369隻(9.7%),主要在茄萣、永安濕地及高屏溪口;雲林的數量有227隻(5.94%),主要在口湖以及濁水溪口南岸。屏東、金門及宜蘭有穩定的小族群度冬,其中屏東有36隻(0.9%),主要在大鵬灣與田厝;金門有29隻(0.8%),主要在慈湖、浯江溪口與西湖;宜蘭有27隻(0.7%),主要集中在頭城下埔。特別的是,今年有較多零星的黑面琵鷺出現在其他縣市,包含臺北、桃園、新竹、彰化、花蓮及臺東等地都同時有1-5隻不等的度冬個體,總共13個縣市都有記錄到黑面琵鷺,是同步普查有史以來首次的紀錄。
|
黑面琵鷺經常與鷺鷥結群活動。(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提供) |
從各區數據的變化來看,黑面琵鷺在臺灣不只是數量持續增加,也持續擴大度冬棲地範圍。今年臺南、高雄、雲林的數量維持在小幅度的變化,數量增加最顯著的區域則在嘉義布袋,總數量為783隻,對比去年棲地乾旱的狀態,今年水域環境狀況較佳,增加了564隻,也首度刷新嘉義地區普查的最大量。屏東往年並無黑面琵鷺度冬,自2021起已有連續兩年的度冬紀錄,未來應有機會建立長期穩定的度冬地。而今年最特殊的現象,莫過於往年不常有黑面琵鷺度冬的縣市,今年卻同時有許多零星個體度冬,破除「零鴨蛋」的魔咒,讓各地調查員也非常的驚喜,例如臺東是首次普查當日記錄到黑面琵鷺,桃園、彰化、花蓮也是普查期間未有紀錄多年。從零到有,從少變多,種種跡象皆證實黑面琵鷺在臺灣的度冬範圍越來越擴散。
|
黑琵全球同步普查族群趨勢。(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提供) |
農委會林務局近年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結合公私部門合作推動友善棲地,包含沿海濕地環境的保全;台江國家公園鼓勵友善棲地的魚塭養殖,也推動在地的生態旅遊,並改善保護區內的棲地環境。黑面琵鷺族群逐年攀升是民間、政府與國際間共同協力的保育成果,相較於30年前的滅絕危機已有大幅度的改善,然而對比其他族群健全無虞的物種,全球僅6千隻的黑面琵鷺仍是需要注目的受脅鳥類,棲地保育不能懈怠。近期正值黑面琵鷺的北返季節,期待未來族群數量持續上升,早日脫離瀕危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