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啓動"工藝校園扎根"計畫 啟動孩子學習力
新網記者林彥才南投報導
2022/8/19 下午 07:29:10 / 文化藝術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校園扎根 驅動方程式」今(19)日進行啓動儀式,呼應教育部12年國教課綱的核心素養,媒合教師與工藝家,以學校為實驗基地,跨域合作開發具創造力、觀察力、美學素養、批判思考以及手作體驗的工藝教材教案,實踐工藝之於學習、生活的價值,與會貴賓包含許多工藝界以及教育界各級學校的校長、教師們,一起共襄盛舉。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心主任張仁吉說明「工藝校園扎根 驅動方程式」舉辦意義。(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
「工藝校園扎根 驅動方程式」自去(110)年起已於中彰投地區包含大元國小、民生國小、社寮國中、至善國中及彰化藝術高中等5所學校6個班級實驗推動。結合學校的講述和工坊的手作,由教師與工藝家討論,協力開發分齡分眾的教材教案,融合多元工藝媒材(如陶藝、金工、纖維、玻璃及木工)、工具與技法,亦導入不同的議題或學習領域等,引導學生透過手腦並用、五感體驗,開發自我潛能與學習動力。
主任張仁吉表示,在過去的教育環境,我們曾經有過家政課、工藝課,現代的孩子們卻已經無法透過手的勞動得到心的感動,創意雖來自於構思,但唯有透過實踐才能使創意成為可能。在今日秀林國小的竹樂演奏中,孩子們眼中的光芒就是頂真精神,他們的一雙手就是工作倫理,即代表臺灣工藝的精神,充分展現愉悅的心情及生活美學的教養態度。而面對未來的社會,我們以更宏觀的視野,提出「全人工藝」(Craft for All)為核心主張,在幼兒至青少年階段,提倡工藝扎根教育;在青壯年階段,以工藝文化消費增進美學素養與生活的豐富性;在老年階段,則藉由「臺灣綠工藝希望工程」提供陪伴、關懷以及幸福感。今天的「工藝校園扎根 驅動方程式」是全人工藝的前端,我們透過學校×工坊、教師×工藝家×學生、講述×手作以及價值×實踐,以工藝融入學校教育,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的實踐過程。經過5所學校6個班級的實驗,已經有相當好的範例,今天的展覽不是一個靜態展,是一個動態的演繹場域,我們重現教育現場,將這些教學過程、教材教案製作成學習包,定期導入體驗課程,開放觀摩學習,成為教師、工藝家以及學生相互討論、學習,再產出新教案的教學與實踐平臺。並再連結工藝中心園區全部資源(包含展覽、工坊、地方工藝、親子工藝坊、圖書資訊、生態園區等),成為教師教學資源中心。這個展覽是一個觀摩的平臺,我們期待將工藝校園扎根的模式從這裡開始擴散至全國校園,經過實驗、觀摩和擴散,來驅動校園扎根的方程式」。
|
張仁吉(左7)致贈感謝狀予各界代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
本次策畫主辦的教授曾仰賢指出,感謝工藝中心給予機會可以在教育場域中進行跨域整合並將綠工藝精神及實踐方案推廣至教育端的各年齡層,過去教師們只有自主性的備課撰寫教案,如今透過跨域整合的力量獲得更多豐富多元的教材教案並實踐在課程上,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可以感受到工藝的職人精神與態度並獲得更多書本之外的人生經驗而成長茁壯,未來本計畫將擴散至全台其他區域,持續深化推動,透過工藝的陪伴開啟幸福的人生。學校代表臺中市大里區大元國民小學游玉芬校長則說,工藝雖常在生活中所見,但在教育場域卻不常見,唯有從教育扎根才能讓工藝被更多人看見,從孩子們給予的課程豐富回饋顯見培養創造力及美學素養的課程能開啟更多豐富的視野。而教師代表臺中市立至善國民中學蔡善閔主任分享,實踐課程的過程不僅豐富且讓人意猶未盡,透過不同領域的學習有不同的思維獲得生活上的幸福感,甚至連共同參與的家長都投入工藝領域的學習,每個人都將是這個驅動方程式中的重要角色。工藝師代表陳芍伊老師說,透過工藝融入教學,能從中肯定自我,發現自身價值,由手開始至心靈沉澱後會讓心更寬大,工藝師若能多走出自身創作與外界連結,能從中獲取多元經驗並自我提升。
|
「工藝校園扎根 驅動方程式」啓動儀式大合照。(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
「想像」是創意的來源,「實踐」是創新的可能。本次展覽重現「工藝校園扎根 驅動方程式」教育現場的各種行動與實踐,從工坊的情境脈絡、教材教案的文本,材料、工具、工序等工藝素材呈現,亦透過教學情境過程的影音記錄和學生五花八門充滿創意的作品,以及展期間實際的情境體驗課程導入,提供全臺學校觀摩,盼能形成一場校園工藝運動,為教育帶來新的力量與革新思維。歡迎學校、教師一起參與工藝校園扎根計畫,請電0800-222-800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