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團隊研究發現 川崎氏病基因首度解密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2/3/28 下午 08:57:22 / 醫療保健
台灣8個醫學中心14位醫師及國家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共同研究發現,造成川崎氏病的致病基因因BLK和CD40找到了。
|
黃榮村校長主持「川崎氏病的基因」解密研究成果發表。(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今日表示,這是台灣本土醫師及科學家共同合作創新研究成果,也是中國醫大近年來最重要的一項研究發表,有助於川崎氏症治療與新藥的設計與開發,證明台灣的醫療研究已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
川崎氏病是一種急性多系統血管發炎症候群,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童。中國醫藥大學研發長蔡輔仁表示,目前造成的原因仍不清楚;川崎氏病的臨床表現特點為持續發燒超過5天,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多形性皮膚紅疹,擴散性的黏膜發炎,頸部淋巴結病變,四肢末端充血浮腫與脫皮。然而近年來亦發現許多疑似川崎氏病,但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條件者,稱為非典型或不完全性川崎氏病,大約占全部川崎氏病的15%,必須配合輔助性的診斷指標,並排除其他疾病才能加以確認。
目前治療是以高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為主,但有些病童對免疫球蛋白治療效果不好。冠狀動脈病變是川崎氏病最嚴重的後遺症,尤其是冠狀動脈瘤的產生,在許多國家,川崎氏病目前已成為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
|
台灣8個醫學中心14位醫師及國家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共同找到川崎氏病的基因。(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川崎氏病在亞洲的發生率是歐美地區的十多倍,顯示遺傳基因在川崎氏病佔有高重要性。台灣川崎氏病發生率僅次於日本跟韓國,列名全世界第3高,平均約每10萬個5歲以下小孩,會有69個病例。
這項研究除了對川崎症致病基因研究是一項重要的進展,也期待未來以基因體醫學為基礎,發展出來各種疾病之預防與治療,朝向更精緻的個人化醫療之目標前進。
國際遺傳學領導期刊《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 已於3月25日同步刊登台灣與日本研究團隊發表的這項重要研究論文,研究結果完全一樣。
參與這項研究的8家醫院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以及台北榮民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