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改場解決平地夏天無法種植甘藍問題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2/9/18 下午 01:11:51 / 產業經濟
甘藍俗稱高麗菜,由於口感甜脆,深受大眾喜愛,但甘藍生育適於溫和冷涼氣候,因此為冬季重要大宗蔬菜,夏季則需往高冷地栽培或依賴國外進口。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課長林錦宏表示,為克服夏天平地無法種植甘藍的問題,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耐熱豐產甘藍臺中2號,將帶給國人夏季甘藍消費上全新的選擇與感受,並改變臺灣甘藍生產模式,減少夏季菜價高昂的問題。
林錦宏說,目前臺灣甘藍品種主要來自日本,其中初秋甘藍市佔率就高達70%,且獨霸台灣市場50年以上,但該品種不耐熱,為滿足夏季消費市場需求,只能往高冷地種植,而近年興起之甘藍228品種為台灣目前最耐熱之商業品種,但其賣相與食用品質皆不佳。隨著高冷地栽培所衍生之環境爭議及高生產成本問題,加上氣候變遷因素,甘藍品種之耐熱性成為種植成功與否之重要關鍵,因此育成耐熱優質之甘藍品種為產業迫切之需求。
他指出,甘藍臺中2號具有葉球色澤亮麗、外型討喜、中心柱窄短、球體蓬鬆等特性,其口感鮮甜且纖維少,可媲美初秋甘藍,更重要的是甘藍臺中2號耐熱性佳、夏季產量高,未來推廣上市後將可改變目前甘藍的栽培模式,並且解決夏季蔬價高昂的問題。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指出,甘藍臺中2號屬中生種,夏季定植後約60天可採收,秋冬天則需72天。在夏季高溫氣候下栽培,平均葉球重約1.7公斤,球形優美,且無高溫缺鈣所造成之頂燒症問題,表現出極佳的耐熱性,可穩定夏季平地之甘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