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掩星計畫新發現 天體數量不如預期擁擠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08/10/5 上午 01:10:00 / 天文地理
由國科會資助中研院、中央大學天文所和來自美國及韓國的科學家觀測太陽系外圍天體數量的「中美掩星計畫(TAOS)」,發現天體數量較天文學家預期的上限減少十至一百倍。這項研究成果已刊載於「天文物理通訊」的國際期刊。
中央大學及中研院組成的研究團隊,自2005年開始收集資料,分析超過70億筆恆星亮度數據,但卻沒有看到任何掩星事件,這也表示,太陽系外圍的小東西,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多,比預期上限少了十至一百倍。
所謂的「掩星」事件,乃一旦有小型天體通過恆星前方時,恆星的亮度瞬間會變暗,在紀錄畫面上看來就像是「星星眨眼」,科學家只要統計小天體發生掩星的頻率,就可以推測出小天體的數量及大小。
這項對太陽系形成和早期演化提供重要線索的計劃,推翻過去大部分的天文學家學理推論,不過這樣的結果雖然顯示太陽系外圍的天體數量,並沒有天文學家過去所預期的那麼多,並不代表太陽系外圍完全沒有小型天體。
該項計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系統研究太陽系小型天體的計畫,後續研究備受學界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