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罕見新發現 長尾南蜥噬己雛嬰行為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08/11/23 下午 08:04:00 / 生態環保
在鳥類或其他哺乳類動物界殺掉其他同類雛嬰現象相當普遍,這是自私基因的表現,但是要吃掉自己幼雛或蛋則仍相當罕見。
台灣蘭嶼的長尾南蜥,在無法對抗入侵者的情況下,寧願吃下自己的蛋,也不讓蛇得逞,這項研究更被國際評為第一個陸生脊椎動物吞噬己嬰的重大發現。
國際知名的行為學期刊《行為生態學》(Behavioral Ecology)本期刊載,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副研究員黃文山費時四年觀察蘭嶼長尾南蜥,發現長尾南蜥竟出現噬己嬰的行為。
黃文山從2003到2006年間,利用每年七、八月長尾南蜥產卵季實驗紀錄,以間隔八小時、每日三次的頻率在長尾南蜥的巢洞中放入赤背松柏根蛇騷擾,觀察母蜥抵抗外侮的行為模式。
他發現,成功擊退外侮後,有十二次隔天長尾南蜥整窩蛋不見蹤影,其中九次以洞口外放置廿四小時不間斷拍攝的攝影機中觀察,從放蛇騷擾到蜥蜴蛋消失,未見有蛇或其他生物入侵,也未見母蜥搬家,另有四次目擊母蜥正在吃蛋,確定母蜥吞噬己嬰。
黃文山同時進行對照組實驗,一組是正常狀態、生活完全不受天敵干擾的長尾南蜥,另一組是放入非天敵、不具威脅性的攀木蜥蜴騷擾,但該兩組的蛋保持原有狀態、不見減少,證實長尾南蜥噬己嬰行為的原因,是不願後代成為敵人的食物。
長尾南蜥是生長在熱帶的爬蟲類動物,生命周期約五到六歲,身長不含尾巴長度約一百公分到一百卅公分,大約兩歲時進入青春期,開始會交配生蛋,發情期集中在每年的三到八月,每胎約產下二到十三顆蛋,依孵化地點不同,約需廿六到卅五天,孵化過程中,還會不斷與公蜥蜴交配,一年至少下蛋二至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