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曉劇場"潮來之音"歐洲巡演 萬座曉劇場週末啟航


新網記者鄺子翎台北特稿
2023/5/17 下午 07:38:22 / 文化藝術

 曉劇場導演鍾伯淵編導作品《潮來之音》於2020年首演後頗獲好評、國際邀演不斷,今年6月將前往立陶宛克萊佩達國家劇院國際劇場藝術節(The ATRIUM),及德國柏林文化中心(Internationales Kulturcentrum ufaFabrik e.V)演出,並受邀參加捷克布拉格劇場4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 PQ)臺灣館。今年歐洲巡演前夕,將在5/19-5/21於台北萬華萬座曉劇場重新搬演《潮來之音》完整版。

曉劇場導演鍾伯淵編導介紹其作品《潮來之音》。(歸鴻亭攝影)
 鍾伯淵表示,擁有全球共時性與議題探討的《潮來之音》從海嘯災難的預言,窺視人性的「情、愛、孤獨與存在」,以一位與盆栽生活的男人、一位養貓的女子、一對女同性戀伴侶切入,探討同志婚姻、代理孕母、寵物臨終等議題。巧妙刻畫人的細緻情感,呼應我們每日脆弱的生活面貌,並預示災難之後的思念,我們該如何珍惜當下或是如何讓愛得以延續。鍾伯淵表示:「這個作品具備全世界的普適性,從災難出發,保留語言的文化內涵呈現台灣當代的議題,並與世界呼應。」

《潮來之音》探討同志婚姻、代理孕母、寵物臨終等議題。(歸鴻亭攝影)
 鍾伯淵2018年受國藝會海外藝遊支持,赴日本3大靈場之一的青森恐山,恐山上的「潮來巫女,是類似台灣傳統信仰中靈媒(乩童、觀落陰、牽亡魂)的角色,而潮來巫女承載思念之情,為生者與亡者傳遞愛意;鍾伯淵長期觀察臺灣地方文化的身體形態,探訪地方廟宇,發現乩童與日本潮來巫女文化有著相似的精神,並以此化作全新的表演形式,更引發導演鍾伯淵的提問:「當人類遭遇重大災難時,信仰作為什麼的媒介,在生死兩端成為一種修復或是自我對話的過程。」

潮來之音》從海嘯災難的預言,窺視人性的「情、愛、孤獨與存在」。(歸鴻亭攝影)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支持資策會投入數位轉譯及AI語音辨識即時視覺影像生成技術,與曉劇場合作《潮來之音》互動體驗版,透過AI語音辨識生成視覺影像技術,擷取演員的聲線即時渲染生成12K大頻寬視覺影像,展現新興科技與文化藝術兩者高度融合的演示成果,並將劇本翻譯成立陶宛語及德語,演出時透過字幕,將本作品的意涵與立陶宛及德國的在地觀眾分享。

歐巡版添加科技元素,採用生成式AI技術助陣,讓製作出來的背景海浪可以與演員聲音配合。(歸鴻亭攝影)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文化科技中心專案經理蔡艾靜說明,此次歐巡版也添加科技元素,採用生成式AI技術助陣,讓製作出來的背景海浪可以與演員聲音配合,有更多變化,帶來新的觀看體驗。比如說當聲音越強時,天空的顏色越暗,波濤越洶湧,觀眾去想像語言性的東西怎麼樣跟視覺結合,這是很好嘗試結合表演藝術的機會。

《潮來之音》演員群像。(歸鴻亭攝影)
 《潮來之音》劇作誕生於全球疫情之下,乘載著「希望觀眾可以靜下心來,透過潮水看見故事微小的感動」的期許,將微小的變化以視覺型態更具象的傳達予觀眾,也為劇作帶來另一層次的觀演思考:平時的每一句話脫口而出,都將成為聽者感官中足以掀起駭浪、遮蔽晴天的媒介。

《潮來之音》宣傳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潮來之音》互動體驗版中展現科藝兩者高度融合的演示成果,將在原作《潮來之音》歐洲巡演台北首站,回饋臺灣戲迷,於5/19-5/21萬座曉劇場率先開演,邀請觀眾進劇場看海、聽海,感受文化科技即時牽動潮來低語的張力與感動。詳細演出時間與場次可於〈曉劇場粉專〉查看。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鄺子翎 日期:2023/5/17 下午 07:38:22
關鍵字:曉劇場,潮來之音,鍾伯淵,同性戀,立陶宛,數位發展部,資策會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鄺子翎報導
鄺子翎報導列表
北美五大樂團重返亞洲 紐約愛樂睽違五年訪台
文化藝術 2023/5/30 下午 04:37:04
發現.室內樂—克里蒙納四重奏台灣巡禮
文化藝術 2023/5/29 下午 06:04:52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