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打造文化新地標 國家鐵道博物館7月31日第一階段正式開放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5/7/30 下午 06:18:50 / 民俗古蹟

 歷經近9年的古蹟修復及整備的重大文化建設國家鐵道博物館,將於明(31)日正式對外開放第一階段的園區與展覽空間。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正式開放,自左至右為文化部長李遠、行政院長卓榮泰與交通部長陳世凱。(歸鴻亭攝影)
 文化部說明,國家鐵道博物館所在地是舊臺北機廠,在2012年遷移至富岡車輛基地前,一直擔負臺灣火車維修、組裝、保養、修理等重責;2015年在歷經多年及許多關心鐵道文化保存的民意代表及公民努力下,近17公頃臺北機廠獲全區指定為國定古蹟;2016年底行政院核定「臺北機廠活化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實施計畫」,文化部自2017年開始規劃各個古蹟建築、景觀、軌道等設施的修復再利用與軟硬體整備。

行政院長卓榮泰致詞。(歸鴻亭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對於鐵道,他擁有雙層的關係,包含1990年代時他就住在八德路的對面,以及他的祖父、父親都是臺鐵的員工,所以今天參與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幕,他其實應該可以坐在「鄰里席」及「家屬席」。除了這兩個身份,出生在鐵道旁的他,不僅是一個「鐵道迷」,更應該是「迷鐵道」,所以他更欣喜今天能看到文化部與交通部通力合作,將一個原本可能面臨拆除命運的臺北機廠,成功活化成為一個向全世界展開雙手,並且展現臺灣文化歷史、交通建設、工業發達,並結合觀光一體多元的國家文化地標。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歸鴻亭攝影)
 國家鐵道博物館乘載著許多鐵道文物專家學者、協會成員、鐵道愛好者、民意代表等努力的軌跡,期許鐵博未來繼續像火車一節跟著一節一樣,一棒接一棒的充實鐵道博物館的各項內容,並且與國際交流、吸取經驗,「在活的博物館當中,用鐵道、用火車訴說歷史的故事」。卓榮泰在致詞的最後也以鐵道比喻,鐵道是兩條永遠的平行線,但是坐在火車上的乘客,也就是我們的國人,不能永遠保持距離及平行,期盼在國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上,彼此拉近距離、多多交流,相信國家能用更整體的力量,跟世界交流,讓全世界一起宣傳臺灣。

交通部長陳世凱致詞。(歸鴻亭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指出,國家鐵道博物館從2012年臺北機廠遷廠後各界的抗爭,到2015年的全區保留指定為國定古蹟、2016年啟動活化轉型計畫,直至今日第一階段開放,「我很榮幸能在這樣的歷史時刻站在這裡」,更要感謝許許多多在過程中協助的人。李遠指出,鐵博開館最重要的意義是繼臺北市西區的沒落又翻轉後,將再次翻轉整個東區。鐵博所在地緊鄰著國父紀念館、華視,當中又有大巨蛋、松菸,在鐵博的加入後,東區將集結文創、體育、觀光及媒體,形成一個不僅僅只有101或是充滿娛樂及商業的信義區,而是一個充滿歷史感、文化及活力滿滿的新東區「文化園區」。

卓榮泰(前一)乘坐舊臺鐵列車。(歸鴻亭攝影)
 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臺鐵在行政院的支持下,透過古蹟容積移轉,讓償債基金可獲得一定資助與助益,使得古蹟保存的同時,能兼顧臺鐵未來永續發展。陳世凱提到,交通部鐵道局、臺鐵與文化部三方已於去年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將藉由交通部與文化部的持續攜手,共同努力於鐵道文化、歷史及鐵道技術的保存等,實踐國家鐵道博物館不僅是一個博物館,更是一個「活的博物館」理想。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向卓榮泰導覽常設展「動力.火車-柴電工場」,介紹平常難以窺見、柴電機車內部的重要部件。(歸鴻亭攝影)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說明,第一階段開放空間包含柴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材料試驗所、大禮堂及澡堂等6處古蹟建築,策劃〈動力.火車-柴電工場〉、〈移動與感動-鐵道上的文化與記憶〉、〈氤氳時代-員工澡堂〉3個常設展;〈文化中的臺灣鐵道史〉、〈無限的火車情-臺灣鐵道攝影家古仁榮〉、〈打開!組立工場〉3個特展;〈總辦公室〉、〈大禮堂的職工生活〉2個現地展;以及特地為孩子們設計的「親子空間」、週末及國定假日期間的文物車輛動態乘車體驗服務。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向卓榮泰導覽常設展「動力.火車-柴電工場」,介紹平常難以窺見、柴電機車內部的重要部件。(歸鴻亭攝影)
 展覽充分運用古蹟空間特性結合展示設計,並以多元視角呈現臺灣鐵道所乘載的跨世代記憶與感動,包括以文學、電影、歌謠與美術等常民文化切入的〈移動與感動-鐵道上的文化與記憶〉,讓火車不再只是交通運具,而是與民眾生活緊密交織的文化載體;保存「臺北機廠」原有空間記憶樣態的〈大禮堂的職工生活現地展〉,帶領民眾走進過往職工的生活;〈動力.火車-柴電工場〉除了吸睛的24輛典藏車輛靜態展示,展覽亦運用現代科技互動技術,以大型滑軌螢幕透視柴電機車內部機械運作,聲光展演及內容精緻度成為全場最大特色。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正式開放啟動儀式。(歸鴻亭攝影)
 同時,鐵博運用軌道相通的特色,配合策展主題需求,實現其他國家的鐵道博物館難以進行的車輛輪展機制,也在假日提供館藏車輛行駛的乘車體驗,實踐「活的鐵道博物館」理念。此外,貫穿園區南北長達335公尺的南北通道,將隨著開館同步開放行人通行,除了串聯市民大道與基隆路,強化與周邊街區的連結,也讓觀眾能更貼近觀賞園區的古蹟建築群,沿途眺望不同造型的「廠房屋頂」。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正式開放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國家鐵道博物館的第一階段開館象徵臺灣鐵道文化保存新的里程碑,藉由博物館研究、典藏、展示、教育、推廣等專業,期待吸引國內外遊客造訪,將國定古蹟保存的價值,發揮成為新型態博物館的營運特色及都市景觀節點。開館後各項推廣活動將陸續公布,歡迎持續關注國家鐵道博物館官網及臉書專頁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民俗古蹟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25/7/30 下午 06:18:50
關鍵字:國家鐵道博物館,卓榮泰,李遠,陳世凱,鐵道文化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100件得獎 "114年全國美術展"頒獎典禮隆重登場
文化藝術 2025/7/27 下午 07:18:58
114年教師歌仔戲研習營成果發表公演
文化藝術 2025/7/27 下午 06:50:05
NSO舉辦音樂沙龍揭開25/26樂季序幕
文化藝術 2025/7/26 下午 09: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