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1家2加毛毛蟲"結合偶戲光影與空間 沈浸式劇場呈現"時間"魔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7/3 下午 06:52:09 / 文化藝術

 「電燈幾歲呢?熄滅的電燈,剩下幾歲?車子幾歲呢?開得很快的車子幾歲呢?通往遠方的道路幾歲?遠方,會是幾歲? 」如此美麗而抽象的詩句,將在7月3日至7月6日於臺北兒童藝術節《1家2加毛毛蟲》節目中,轉換成一齣在空間中遊走、沉浸式的戲劇演出,結合光影與音效,重現童年世界的迷人細節。

《1家2加毛毛蟲》結合偶戲、光影與空間,沈浸式呈現「時間」魔法。(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將於剝皮寮歷史街區登場的飛人集社全新作品《1家2加毛毛蟲》,為詩人夏夏親自改編繪本童詩《蘋果幾歲呢?》的戲劇作品。原著內容藉由探問事物的年齡,帶領孩子觀察物事、自然、家人與自己的關係,開啟親子間的哲思對話;延續這樣的觀念,這部劇作將以非典型劇場形式,在剝皮寮歷史街區演出,融合偶戲、聲音設計與裝置藝術,創造一場多感官的體驗。

 把我生出來的媽媽幾歲?生氣的媽媽會變成幾歲?時間的計算,要用加法還是減法?一個家,能夠容納多少關於時間的故事?飛人集社團長石佩玉運用日常物件和偶戲手法,詮釋「時間是什麼?」劇本構思在一開始就以親子共賞為出發點,希望成人與孩童觀眾在同一個空間觀賞演出時,能引發各自不同的生命經驗所能感受到的共振。

 「時間」看不見也摸不著,從孩子數著歲數期待長大、對未來憧憬,到成人在記憶與現實中拉扯,再到長者回首生命的感懷,時間帶來變化,刻畫著生命的軌跡,也累積了家的故事。

《1家2加毛毛蟲》節目中,轉換成一齣在空間中遊走、沉浸式的戲劇演出,結合光影與音效,重現童年世界的迷人細節。(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因此,劇中從孩童最熟悉的「家」出發,藉由三代人的生命故事,串起對時間的想像——孩子用「加法」計算年齡,期盼快快長大;阿嬤在「減法」中回顧過往;媽媽則在新舊交替中尋找平衡。

 劇本分為「女孩與毛毛蟲」、「媽媽與阿嬤」、「阿嬤與毛毛蟲」3個章節—第1段展現孩子對於時間的好奇;第2段點出媽媽在時間裡的當下與過去中拉扯;第3段是阿嬤對於生命末端的想像。家庭三代的連結,則以毛毛蟲這個虛擬角色將貫穿,藉由牠陪伴著不同生命階段的人,見證時間的變化與家的意義,甚或折射出超高齡社會的議題,讓人思索「家」的全新組成,與其超越血緣的情感。

 這場演出將帶領著觀眾在剝皮寮的3個不同展間體驗觀賞,其中兩個展間各為20分鐘小演出,一個展間為影像裝置展。演出透過偶戲、聲音與空間的呈現,讓觀眾藉助耳機的聆聽和觀看,感受時間在空間中的不同樣貌,跌入關於時間的思考,體會其趣味與深邃。這不僅是一場戲,更是一趟沉浸式的體驗,邀請每位觀眾在流動的時間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與情感。

《1家2加毛毛蟲》劇本分為「女孩與毛毛蟲」、「媽媽與阿嬤」、「阿嬤與毛毛蟲」3個章節。(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飛人集社成立於2004年,團長為石佩玉。「飛人」取其諧音「非人」,同時意指在劇場行走各處、自由飛行的藝術創作者集合之所。製作規格定位為「以多元複合的精神創作小規模、並挑戰傳統觀賞距離的表演藝術作品」。飛人將「偶」的定義放到最大,希望能透過「操作」「運用」,讓「沒有生命的物件(包括戲偶)」也能傳遞戲劇情感,以小寓大,以實踐「無物不成偶」之境界。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25/7/3 下午 06:52:09
關鍵字:偶戲,光影,沈浸式劇場,飛人集社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作家彭歌辭世 文化部長李遠表達哀悼
回憶紀念 2025/7/2 下午 04:04:35
文策院通過聘任王敏惠任新院長
文化藝術 2025/7/1 下午 07: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