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影視編劇學院"正式開課 為本土編劇添加希望火種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8/30 下午 05:48:44 / 演藝動態
為養成臺灣編劇人才,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推動、補助,台灣影視編劇協會主辦、中華編劇學會協辦,並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合作,共同推出「台灣影視編劇學院」,今(30)日在臺灣文學糧倉舉辦開學儀式,為臺灣首個系統化編劇人才養成課程揭開序幕。
 |
「台灣影視編劇學院」今日舉行開學儀式。(文化部提供) |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編劇學院」是他擔任文化部長1年多以來,心中最想做的事情之一。他與現場「同學」分享,1980年代在中影公司的工作,讓他擁有企劃、編劇、製片、拍攝、行銷等電影從頭至尾的工作經驗。其中,他最喜歡編劇,因為編劇通常在下班後的半夜進行,安靜的寫作時刻,如同「在與自己的靈魂對話」;編劇也可以將不想告訴任何人,甚至心理醫師的秘密寫進劇本;另外,當電影在電影院放映時,編劇永遠會比在座的觀眾提早知道下一句台詞,也知道哪裡該哭、該笑,「如同上帝在掌控一切」,所以編劇是一個既美好又快樂的事情。
李遠分享當年在中影的年代,編劇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工作,「編劇是一群人,這些人很快樂」,導演、編劇會一起想題材、討論劇本,甚至如《戀戀風塵》一般,導演侯孝賢就把編劇吳念真的「秘密」真正拍成電影。這個快樂的過程,也是促成李遠成立編劇學院的初衷,期盼減除編劇獨自閉門在家創作的痛不欲生,而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牽在一起」。
 |
文化部長李遠抽出3位並贈送其著作《編劇魂》ㄧ書。(文化部提供) |
李遠強調,文化部目前從投資、補助、獎勵、培訓、行銷國際等,已經建立一套完整的影視產業生態系。「臺灣文化已經走向一個關鍵的時刻」,編劇學院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一批生力軍,讓作為文化產業龍頭的影視產業,能夠帶領著文學、繪本、音樂等各種文化創意往前走,建立屬於臺灣自己的IP。
台灣影視編劇協會理事長蔡顗禾特別感謝文化部與影視局的大力支持、課綱委員及講師用心討論課程內容,希望學員在編劇學院與夥伴們一起成長、跨域交流,「文人相親相愛」。
 |
台灣影視編劇協會理事長蔡顗禾致詞。(文化部提供) |
文化部影視局長王淑芳表示,「台灣影視編劇學院」由台灣影視編劇協會主辦,邀集多位資深業界導師、知名編劇,聯手打造教學團隊。期待藉由編劇學院的設立,培養具即戰力的人才,強化臺灣影視內容的故事架構,突破既有框架,開創更多元創新風貌,讓世界看見,臺灣不僅能拍、好拍,並凝聚跨域人才,共同打造優質劇本,推動影視作品揚帆出海、走向國際。編劇學院計畫共分為「核心養成班」與「專業創作班」,從劇本基礎訓練、劇情結構、角色設計,到進階的Writers' Room模擬與實戰專案寫作,課程內容深入淺出,並結合平台趨勢與產業需求。
文化部指出,文化部長期以來持續關注人才培育,支持的並不僅是一門課程,而是一項長期性的發展計畫,透過制度化的培訓與實作媒合,聚焦專業養成與產業接軌,期望培育更多投入影視編劇領域的優秀創作者,尤其歡迎已有創作經驗的文學作家、影視製片、演員等,跨足劇本創作,為影視界注入嶄新動能。這次與台灣影視編劇協會共同推出的編劇學院,希望打造一個真正屬於創作者的「訓練場」與「交流所」,因此學院也與臺灣文學糧倉合作,讓學員能在文化氛圍濃厚的空間中創作交流。
 |
李遠(中)、文化部影視局長王淑芳(右)、蔡顗禾(左)共同宣布台灣影視編劇學院「上課了」。(文化部提供) |
目前坊間編劇課程多以劇本個案打磨為主,少見系統性且全面的人才訓練機制,台灣影視編劇學院目標精準定位「慢養成×即戰力」,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課程設計,讓學員能實際參與劇本專案,使人才培育不只在課堂上學習,而是產業現場的扎根與延伸,以補足臺灣當前編劇專業人才實戰培力的關鍵缺口。
文化部強調,文化部針對編劇人才培育,已建立完善的獎補助與輔導機制,除了成立首屆「台灣影視編劇學院」,也長期舉辦「優良電影劇本獎」與「劇集劇本創作獎」,鼓勵編劇持續創作。其中,「劇集劇本創作獎」自下一屆起將提高入圍獎勵金,並改採「按月撥付」方式,協助編劇安心投入創作,針對兩項獎項的入圍者,也將持續辦理工作坊與媒合會,促成與專業製作團隊的實質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