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的恐懼與療癒"新北市美術館全新展覽回望空間與生命的庇護
新網記者歸鴻亭新北報導
2025/10/2 下午 05:51:17 / 文化藝術
新北市美術館全新展覽「建築的恐懼與療癒」將於2025年10月4日至2026年1月25日在6A、6B展覽室登場,集結16組國際及國內建築師與藝術家跨域創作,透過聲音、影像、裝置與構築作品,邀請觀眾重新思索建築作為生命庇護所的本質與當代意義。
 |
自左至右為藝術家楊秀川、高雅楓、澎葉生、徐婷、新北市美術館館長賴香伶、藝術家吳增榮(前)及家屬吳思樵、策展人阮慶岳、藝術家洪浩鈞、尹子潔及安卓藝術李政勇總監。(新北市美術館提供) |
建築源於身心庇護的需求,如同地球上一切生物,人類藉由建築抵禦天災、疫病、社會秩序崩裂及他者威脅等生命危機。當恐懼與療癒交織,我們既面對混亂無序的真實,也渴望秩序與安定;這兩者皆是生命的根本狀態。策展人阮慶岳反思,現代建築與城市發展往往未能回應這些深層思索,反而逐漸落入哲學家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所指「自我的膨脹、最終的空虛、對他者的蔑視、大聲的喊叫、對過往不幸輝煌的凝視」的時代困境。本展正是從這樣的問題意識出發,試圖引領觀眾重新理解建築作為心智庇護所與生命棲息地的當代意涵。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由阮慶岳以「儀式」、「建築的法則」、「召喚」、「里山」4大主題貫穿全場,構築出一條從心靈到環境、從歷史到當代的探索軸線,開展建築與生命之間多層次的對話。
從「儀式」出發,觀眾將看見榮獲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Venice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國際精選」特別表揚獎(Special Mention Awards)的泰籍建築師布恩森.普瑞姆塔達(Boonserm PREMTHADA),以及建築師賴伯威、曾志偉與藝術家顧世勇的作品。布恩森的獲獎設計展現他如何在恐懼中建立空間秩序與精神符號,形塑群體記憶與社會儀典。
「建築的法則」則匯聚日籍建築師松田和久(MATSUDA Kazuhisa)、新加坡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Kay Ngee Tan Architects)、建築師與文化工作者楓川秀雅(FCHY Architect Lab)、洪浩鈞、符昌鋒,以及中國籍建築師陳東華(CHEN Donghua),反思建築理論與形式背後的規律與邏輯,並質疑當代建築是否仍能回應人類心理與社會需求。
回到「召喚」,由廖偉立、吳耀東與吳增榮的作品呈現人與建築、空間之間的互動張力,探討建築如何喚起感知、情感與記憶。
最後在「里山」主題裡,旅居臺灣的法籍聲音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與尹子潔、徐婷,以自然、環境與地形脈絡為起點,帶領觀眾思考建築應如何融入土地與生態而非凌駕其上,回應在地文化與生活。
本展策展人阮慶岳同時是小說家、建築師、評論家與策展人,擁有美國及臺灣建築師執照,曾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系主任。其作品與評論兼具跨領域視野與人文思考,屢獲重要獎項,包括臺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短篇小說推薦獎、巫永福文學獎、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2025聯合報文學大獎,並於2012年獲第3屆中國建築傳媒獎建築評論獎。他長期關注建築與社會、文化、心理之間的關係,強調建築不僅是一種物理構築,更是人類心靈的棲居之所。本展正是其多年思索的延伸與實踐,試圖在混沌與秩序、恐懼與療癒之間,為建築尋回最初的庇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