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文化部文化帶路"北回博物島" 橫越臺灣200公里體驗島嶼豐富風土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11/7 下午 03:11:11 / 文化藝術

 文化部以「文化帶路ON THE WAY」做為識別品牌推動文化觀光,今(7)日以《北回博物島》為主題,登場ITF台北國際旅展,推出7條文化主題遊程,邀請旅人重新認識北回歸線,從這條看不見卻深刻影響臺灣命運的軸線,體驗北回歸線廊帶在「季風×洋流×山脈」三重作用力交錯下,蘊藏的複雜地貌與人文記憶。

文化部以《北回博物島》為主題,登場ITF台北國際旅展,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中)出席開幕活動。(文化部提供)
 北回歸線穿越臺灣,從西邊澎湖群島的虎井嶼,到東海岸花蓮的豐濱,短短200公里距離,滋養出臺灣人民面對自然,與自然共生的智慧與韌性、創造力及文化活力。在這條地理線上,沿海的鹹味風水養出蚵與鹽、平原的豐沛水脈灌溉米與糖、山林的嬝繞霧氣孕育木與茶、大海的溫暖洋流帶來大量魚群與海鮮,從族群聚落、農林漁牧、信仰祭儀、傳統工藝、飲食習慣到地景命名,反映北回歸線獨特的風土物產與文化敘事。

 文化部表示,北回歸線在全球所穿越的22個國家,多為沙漠、草原與乾熱高原樣貌,唯獨經過臺灣變得濕潤、生動而多元。臺灣是北回歸線上擁有最高海拔山脈的「高山島嶼」,從離島、海岸、平原、丘陵、山地與縱谷,當陽光從北回歸線灑落在島上,這裡的季風環流、黑潮暖流,交融著海拔高度差異呈現的多樣地形變化,凝聚出獨特的氣候特徵與自然景觀,也孕育出深厚的人文風貌與性格,交織出一部名為「臺灣」的自然與文化史。

 文化部指出,北回歸線在臺灣不只是地理座標,更是一條自然與人文連鎖關係的地理線,也是一條文化脈絡,「北回博物島」將這條隱形的文化地理軸線,透過田野調查與文化採集,轉化為可感、可行、可思的7條文化主題遊程。每一條路線,都源於田野調查與地方對話,強調從地方知識出發、共創共學,帶領人們走入地方、親身體驗,讓旅程成為一場學習「與土地相處」的走讀。

 從沿海到高山、從農田到部落,7條主題遊程路線包括海口的百蚵全書(嘉義、雲林),在西南沿海「風頭水尾」之地,理解與鹹味共存的滋味;平原的物產實驗室(臺南),在嘉南大圳的水脈裡,嚐一口人類與自然共創的豐饒文明奇蹟;山林的生活見習(嘉義阿里山),搭乘阿里山林鐵,來一趟林業開發與鄒族文化共棲的記憶之旅;大人的植物課(花蓮),在花蓮,向邦查(阿美族)學習植物應用與古老技藝,獲得生活中的原生智慧;大地的療癒學(花蓮),礦石不只是商品,而是土地的時間結晶,探訪玉石之鄉,觸摸礦石的溫度、傾聽大地的回聲;暖流的洄游學堂(花蓮、臺東),循著黑潮,學習與海洋共生的智慧;海島的風水生活(澎湖),從石滬到魚灶,看見人類以環境為師的生活哲學。

 ITF台北國際旅展現場,文化部邀請多組在地團隊共同參與,述說在地的風土故事,包括以「鹹水煙」栽種更香更辣海味蒜的「海口農糧合作社」、推廣食農共學與產業共生的「璞育塾文創園區」、用一杯咖啡的時間述說鄒族山林故事的「飛鼠咖啡Peisu Coffee」,以及由音樂製作人鍾慧君創立、透過歌謠與散文譜寫小鎮故事的「新港潛水小學校」。此外,展區舞臺上,更邀請來自東海岸的「Amis旮亙樂團」以打擊樂聲喚起海潮的記憶,以及嘉義縣傑出演藝團隊「五洲勝義閣掌中劇團」,讓布袋戲在光影間重述島嶼傳奇。

 文化部強調,透過文化帶路的帶領,旅程將成為認識臺灣、文化探索的過程,旅人將看見島嶼上生命、土地與文化的眾多故事。旅展期間文化部推出限量體驗活動,只要到訪文化部「文化帶路」展區,就有機會獲得限量「北回博物島」兩天一夜主題遊程體驗。更多展覽資訊請上「文化帶路」網站查詢。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25/11/7 下午 03:11:11
關鍵字:文化帶路,文化觀光,北回歸線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貓隱黑穹"留給劇場的一點另類思考空間
文化藝術 2025/11/8 下午 11:54:09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5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獲獎名單揭曉
文教活動 2025/11/6 下午 07: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