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開放第2類電信 台灣言論自由與資安退大步
新網記者吳岱穎台北特稿
2013/8/15 下午 09:21:07 / 兩岸關係
學術界、藝文界上月底串連,要求政府「實踐民主審議、重啟服貿談判」,目前連署人數達1萬6千5百多人,今日再次提出呼籲,要政府面對民間質疑與要求。
|
瞿海源(中立者)表示,政府應聽聽人民的聲音,不要一意孤行。(吳岱穎攝影) |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瞿海源表示,他們不是反服貿協議,但服貿協議在兩岸談判及訂定過程,有太多黑箱作業,太多不謹慎、不嚴謹的部分,對國內民眾及各行業的權益都有相當影響,甚至負面影響,所以要求政府聽聽民間的聲音、聽聽民間的需求。
瞿海源認為,針對服貿協議,在民間學者的大力要求之下,政府雖加開了16場公聽會,但與原先外界要求的「每種產業分別召開公聽會」相距甚遠,且仍無正面回答關於本次黑箱作業的部分。他表示,公聽會預計1天開2場,8天全部開完並進入實質審查,時間訂得這麼趕,讓人不禁懷疑,這只是形式上的流程。
對於這次服貿協議中開放第2類電信的項目,讓許多學者專家、民間企業都擔心不已。交通大學資工系教授林盈達批評,經濟部官員辯稱服貿「只開放較不重要的第2類電信」,但對現代人而言,上網時間遠多於打電話、上網的重要性也大於電話通訊,而我們竟然要開放網路服務這塊領域。
|
林盈達(左)表示,第二類電信比官方「不重要」的說法還要重要很多。(吳岱穎攝影) |
林盈達解釋,第1類電信指提供實體電路的服務執照,包括中華電信、遠傳、台哥大等都屬此類電信服務提供者;至於第2類電信則必須向第一類電信業者承租線路、提供網路服務,如CNET、SoNET等屬第2類電信業者。
台科大資工系教授鄧惟中進一步強調,服貿協議簽訂後,開放中國專家來台,不過,受訓過的中國籍設備維修人員也可稱為「專家」,這代表充滿個資的機房重地,中國人可輕易進入。他說,在機房裡要做什麼都是很容易的,甚至可以使用遠端控制,讓設備出現問題。
服貿協議除了涉及電信問題,更涉及上千種行業,台大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鄭秀玲認為,立法院公聽會至少要辦64場,因為台灣約有64大項行業類別,擔心政府虛應故事,學界與民間團體將持續進行自救活動,從8月23日起,連6週舉行研討會,看服貿協議有甚麼缺點、壞處要避免,該如何重新修正才能避免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