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杜絕非法販賣野生動物 販鳥業者明將抗議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2/24 下午 12:06:06 / 生態環保
立法委員田秋堇今日上午舉辦杜絕非法販賣野生動物記者會,要求農委會對於《營利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管理辦法》必須堅定立場,要求業者必須提供所販售野生動物的來源證明,並呼籲農委會儘速立法規範野生動物的買賣。
|
立法委員田秋堇支持農委會對於《營利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管理辦法》修法。(歸鴻亭攝影) |
農委會林務局近日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營利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買賣加工管理辦法」修正草案,新增規範未能取食之鳥類不得買賣,與來源野生者應取得合法來源證明,引起販鳥業者和觀賞鳥協會不滿,今日到林務局前抗議。
田秋堇表示,野生動物保育法自1989年公布以來,僅能管制保育類野鳥的捕捉與販賣,對於一般類野鳥則無法管理,要求農委會應堅守立場,並且應更嚴格管理野生動物的繁殖與販售,才能有效保護野外物種。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目前鳥店常販售從野外捕捉回來的鳥類,例如紅鳩、珠頸鳩、白頭翁、麻雀、綠繡眼、畫眉等,根據《野保法》第17條規定,業者只能在地方政府核准開放獵捕區域、並取得合法獵捕許可後才能捕捉。業者過去從事野生動物繁殖販售幾乎不受任何規範,是政府失職失能,不應成為常態。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E世代發展部主任洪貫捷指出,不反對飼養人工繁殖的籠鳥,但反對違法捕捉、販售野鳥;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臺灣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與該會合作之台灣繁殖鳥大調查2012年報來看,自2009至2012年間,移出保育類名錄的冠羽畫眉(Yuhina brunneiceps減少38%)、黃胸藪眉(Liocichla steerii減少19%)、台灣噪眉(Trochalopteron morrisonianum減少45%)等3種特有種鳥類之族群量均顯著的下降,從時間點來看與該物種移出保育類名錄的時間相關;而保育類之台灣畫眉(Garrulax taewanus)族群量則無顯著的變化,顯見野生動物保育法對保育類鳥類能夠發揮有效地保護,但對一般類野生動物並無顯著的保護成效。
|
田秋堇認為嚴格管理野生動物的繁殖與販售,才能有效保護野外物種。(歸鴻亭攝影) |
而寵物業者的販售行為除了影響野鳥族群之外,許多外來進口的鳥類逸出,已造成嚴重的外來入侵種問題,如棄養之白尾八哥(Acridotheres javanicus)幾乎已經取代本土特有亞種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之野外族群,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亦隨處可見,於2009至2012年間這2種外來八哥數量均顯著增加;另外來自東南亞的白腰鵲鴝(Copsychus malabaricus)在數年前曾經投入大筆經費移除,但目前於南臺灣許多地方已經穩定可見,目前評估要移除幾乎已經不可能。
原生於非洲大陸的黃額絲雀(Serinus mozambicus)在許多地方也建立穩定的族群、紅領綠鸚鵡(Psittacula krameri)與葵花鳳頭鸚鵡(Cacatua galerita)等鸚鵡在野外也不算少見,這些非本土鳥種長遠以來並不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牠們在野外的出現嚴重影響本土生態與鳥類的生存權,逸出之後會增加更多無形的移除成本需要所有民眾一起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