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佳彈"拉三"益見成熟 安可返天真爛漫小女人天地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3/7 上午 08:08:36 / 文化藝術
中國旅美鋼琴家王羽佳昨晚在國家音樂廳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被稱為「鋼琴協奏曲之王」的「拉三」,比起2010年首次來台演奏「蕭二」,更顯穩健且內斂。
|
中國旅美鋼琴家王羽佳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第3號鋼琴協奏曲》。(歸鴻亭攝影) |
始終感覺像個活潑小女生的王羽佳,仍然不改天真率性的神情,從記者會到綵排時穿著露肩緊身黑色小洋裝、黑色絲襪加高跟鞋,若是在台北街頭擦身而過,就是典型的正妹。
不過,這正妹巧笑倩兮回首與身後的小提琴首席說話,指揮手勢一動她雙手立即觸及鍵盤,流泄的音符真如珠玉落盤,雖然她不若郎朗、李雲迪是國際大賽出身,卻獲倫敦交響樂團選為2014年度藝術家,並將與樂團演繹她拿手的二十世紀俄國鋼琴傑作,包括今晚演奏的浪漫鋼琴協奏曲重量級拉赫曼尼諾夫的《第3號鋼琴協奏曲》與明晚在高雄演出她當年代打一戰成名的普羅高菲夫《第2號鋼琴協奏曲》,後者她去年底才與舊金山交響樂團來台再度詮釋過。
正式演出時王羽佳換上白色連身長禮服,嬌小的軀體彈奏被創作這首常被認為是「最難演奏的鋼琴協奏曲」的拉赫曼尼諾夫自己都說是「為大象寫的」曲子,沒有4年前彈奏蕭邦《第2號鋼琴協奏曲》的霸氣力道,充滿純熟穩健的力度顯現她更趨成熟的功力。
若說彈琴像打撞球(billiards),太過powerful的力道必須精準才能讓母球碰撞子球到該進的洞或期望達到的位置,但真正的撞球高手卻都很溫柔的控制檯面上的球,不會讓球太剛猛的因力道太大四處亂轉。
|
26歲的王羽佳彈奏「拉三」穩健過關。(歸鴻亭攝影) |
換成音樂本身的說法,許多美式的指揮在指揮台上肢體動作極大,充滿表演動能,但碰到德奧系的老指揮家,歷練深厚的音樂素養靠的只是精確掌控樂曲的極微小動作,就能讓一流樂團恰如其份的表現出應有的樂曲氛圍。
財團法人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音樂總監劉岠渭就曾經評論過,以前郎朗的演奏就像花式表演,太過「豪放炫耀」,像流行明星卻缺乏真正的深度,不過現在好多了。王羽佳今日彈奏的「拉三」,同樣沒有當年彈奏「蕭二」的過於在肢體與樂音上的誇張,而能表露這部作品的內在。
這首「拉三」是鋼琴家必會攀登的一座高峰,以最近幾年來說,來台演出的國際級鋼琴家就包括去年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首獎得主貝瑞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曾在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演出男主角的泰歐‧蓋爾基(Teo Gheorghiu)、美籍鋼琴家謝爾蓋‧巴拜楊(Sergei Babayan)、韓國裔鋼琴家白建宇與俄國鋼琴家馬祖耶夫(Denis Matsuev)等,王羽佳這次也在這首極端困難但詩意異常的傑出作品中,藉著倫敦交響樂團的卓越搭配證明她的技巧。
這場音樂會在客席首席指揮丹尼爾‧哈汀(Daniel Harding)帶領下,先演奏惡靈、巫婆和亡魂出沒的穆索斯基《荒山之夜》(A Night on Bald Mountain)與彼得洛希卡、芭蕾舞女與摩爾人雜耍的史特拉汶斯基《彼得洛希卡》(Petrushka)芭蕾舞曲,這些俄系作品完全表現倫敦交響樂團的演奏實力。
|
倫敦交響樂團與王羽佳的合作。(歸鴻亭攝影) |
事實上,俄系音樂家,尤其大多半路出家的國民樂派作曲家,在管絃樂配器上一向多姿多彩大異當時歐陸主流風格,喜歡遊四海的雷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譚》組曲(Scheherazade)絃樂的神秘優美難有其他作曲家作品可以匹敵,《彼得洛希卡》則在管樂部份表現多樣風貌,許多獨奏樂句給了樂手清晰露一手的機會,選曲的成功讓這支已有110年老樂團的表現,絕不輸上月中來台的紐約愛樂而有更勝一籌的段落。
在安可曲方面,王羽佳就完全顯現她小女人的本性,揚棄炫技的討好曲目,演奏美國爵士樂鋼琴家阿特‧塔圖姆(Art Tatum)的幻想風味《Tea for Two》(鴛鴦茶)及優美抒情蕭邦的《Waltz C-sharp Minor Op. 64》,真實表現其自我;而倫敦交響樂團安可曲用柴可夫斯歌劇電影《基葉甫蓋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裡的〈波蘭舞曲〉(Polonaise),華麗討好。
今晚王羽佳與倫敦交響樂團將到高雄演出,並於屏東縣立體育館前廣場戶外轉播,王羽佳彈「普二」、樂團演奏馬勒《第1號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