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革命指環"重新詮釋"尼貝龍指環"時代意義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3/25 下午 10:16:35 / 文化藝術
2013年適逢華格納200週年誕辰,世界各地均有新版的《尼貝龍指環》問世。2014年《華格納革命指環》反向操作,在華格納第201年邀約國內4個風格殊異、在美學上或創作意識上均不斷實驗的當代台灣劇團,脫離華格納「樂劇」方式,調度各種劇場元素重新改編《尼貝龍指環》四部曲。
|
《華格納革命指環》策展人鴻鴻以國內4個風格殊異、在美學上或創作意識上均不斷實驗的當代台灣劇團重現《尼貝龍指環》四部曲。(歸鴻亭攝影) |
《華格納革命指環》策展人鴻鴻表示,華格納這部連篇作品是所有導演面對的一個高原,無法跳過去就擁抱它;面對臺灣劇場的現在,《華格納革命指環》即意味著現代劇場的回顧,重新思考劇場—作為一個儀式—神話跟現代社會的關係,批判性地檢驗華格納的意圖以及我們在劇場究竟能做什麼。
鴻鴻說,華格納的文本是一面鏡子,最終是要激發每個人看到神話背後與現實社會的緊密關係。製作這四齣作品,選擇了河床劇團、黑眼睛跨劇團、EX-亞洲劇團與再拒劇團,也可以讓各團之間有互相切磋的機會,互為刺激與挑戰;對觀眾來說,就像看連續劇,卻有能欣賞到四個劇團不同的能量。
《尼貝龍指環》首部曲《萊茵黃金》由河床劇團以「意象劇場」的創作理念新解混沌初開的大河源流神話,結合現場音樂演奏、歌劇演唱及舞蹈,築構一場感官的酒神歡宴,沉入潛意識,回溯人性對權力慾望永無止盡的迴圈。
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與製作人葉素伶以「意象劇場」的創作理念,跨越了視覺與表演藝術間的界限,很適合帶領觀眾進入華格納關於諸神與巨人、城堡與地下世界、慾望與殺戮神話世界的超現實之旅。
黑眼睛跨劇團負責第二部《女武神》,鴻鴻負責將這部裡的親情與人性利用人物性格以一座發電廠興起,一群勞工在底層默默地處理廢料,兩個不幸的家庭互相敵對,父與女的愛恨、夫與妻的冷戰、小三與小三的對照,兄妹私奔、父子逆倫,失敗的丈夫、叛逆的青年,來凸顯當代政治的依法亂紀;也從故事裡不幸的家庭關係,對照現代家庭的新道德觀。
|
《華格納革命指環》脫離華格納「樂劇」方式,重新改編意味著現代劇場的回顧。(歸鴻亭攝影) |
第三部曲《齊格飛》劇中呈現對於「我是誰」的認同探索,以及「是命運決定人生,還是心中慾念決定命運?」的提問,成為最震撼人心的主題。EX-亞洲劇團以精簡洗鍊的臺詞結合意象深遠的肢體表演,展開東西相遇的史詩之旅,呈現充滿神話色彩的故事情節。
EX-亞洲劇團製作人林浿安認為這是戲劇張力最強的一部,內容講述齊格飛的成長史,戰勝恐懼屠龍奪回指環的故事。在印度導演江譚佳彥眼中,齊格飛的青春史如一個時代革命與反叛的成年禮,他關注齊格飛的心理歷程及人們對「英雄」的定義,如何與東方佛學思想展開辯證,彼此釋義。
最後第四部曲《諸神黃昏》由再拒劇團以劇場、音樂演出、跨域作品等各種創作型態,並累積多元公共意識,在青年世代的處境下集體創作探索認同與生存。再拒劇團導演黃思農長於環境劇、音樂劇場與跨域創作,累積多元的藝術公共性,探索全球化下的階級處境、性別、身分認同與生存命題,極適合表現《尼貝龍指環》結尾的氛圍。
《華格納革命指環》6月6日至6月15日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