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種時刻"形體劇 無聲展現兩代代溝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5/2 下午 10:11:34 / 文化藝術
廣藝基金會這兩年來積極進行兩岸表演藝術交流,繼2012年「兩岸青世代劇展」後,2013「文青 較春」則以文學改編劇碼為主軸由北京6齣劇目與台灣2齣全新創作作品聯演,已逐漸讓台灣的觀眾對大陸青世代的創作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
北京三拓旗劇團的《九種時刻》整齣肢體劇完全沒有任何對白,典型的默劇手法。(歸鴻亭攝影) |
「2014兩岸小劇場藝術節」則打造全面性的兩岸聯演模式,為兩岸的藝文交流跨出前進的一步,今年擴大同步於台北、高雄、北京三地聯合舉辦,邀集兩岸創作劇目共10個作品,打頭陣的是北京三拓旗劇團的《九種時刻》,由中國中生代劇場工作者趙淼執導,透過他專擅的形體劇場手法,呈現9個關於失去的人生片段,表達他近年關注老人處境的立場。
|
《九種時刻》呈現9個關於失去的人生片段,表達中國中生代劇場工作者趙淼近年關注老人處境的立場。(歸鴻亭攝影) |
趙淼表示,《九種時刻》是敘述在未來2046年,一個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迷失在煙塵霧霾充斥着的城市裡,努力的辨識回家的方向,卻毫無頭緒。在光怪陸離的遭遇和幻想之後,他終於被焦急的女兒接回家。家中陳設依舊,老人卻怎麼也想不起自己的身世,任憑病痛打斷記憶。而門外,一個不明來歷的怪人早已站在那。為什麼空蕩的房間只住他一個孤獨的老人?為什麼眼前早已為人母的女兒卻是她20歲剛上大學的樣子?為什麼一走出家門他就會無端迷路卻毫無路人相助?為什麼他感覺身邊鮮活的東西越來越少?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
《九種時刻》在台灣世界首演後,接下來則會去愛丁堡和亞維儂演出。(歸鴻亭攝影) |
他說,創作靈感來自人在9種環境中的情感:相遇或分別,得到或失去,無言或呐喊。在9種時刻,9種情境中,身體及內心都會有極致的表現,恐懼、歡樂、尷尬、瘋狂、呆滯等;整齣戲完全沒有任何對白,典型的賈克•樂寇(Jacques Lecoq)默劇手法的傳承。趙淼希望在舞台上以最少的語言,完全以演員的形體與極簡的舞台創造想像,來表現出中國社會年輕人與老人之間的代溝、衝突與拉扯。雖然許多段落觀眾會認為難以理解,演員的肢體動作與臉部表情確實到位。
這齣戲這次來台是全新改版的,趙淼指出,這個新版在台灣世界首演後,接下來則會去愛丁堡和亞維儂。
「2014兩岸小劇場藝術節」另外6齣為台灣創作社的《我為你押韻-情歌》、動見体的《台北詩人》、狂想劇場的《寄居》、差事劇團的《新天堂酒館》,以及北京哲騰文化的《驢得水》、黃盈工作室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