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同台 米夏.麥斯基大提琴獨奏女兒伴奏
新網記者陳庭笙台北特稿
2010/9/25 下午 05:21:17 / 文化藝術
「演奏是結合分享和熱愛的事情。」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表示。
 |
米夏.麥斯基演奏拉哈曼尼諾夫的"無言歌"。(歸鴻亭攝影) |
繼八月份與國家交響樂團以及高雄市交響樂團合作後,大提琴家米夏.麥斯基將分別在9月26日及27日晚上七點半,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及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獨奏會,並由女兒莉莉.麥斯基鋼琴伴奏,帶來蕭邦、舒曼、拉赫瑪尼諾夫、德布西的經典名曲。
麥斯基外型顯現出其自比為世界公民的裝扮,一頭白色長捲髮配上絡腮鬍,穿上改良東方味十足的絲質套裝,帶上濃厚印度風格項鍊,以灑脫狂放不羈的姿態震懾舞台。除了造型脫俗外,對於作品的詮釋方式,麥斯基也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表示,以蕭邦樂曲為例,他的作品在當時算先進的曲目,因此猜想蕭邦本人也許希望現在的演奏家,無須遙想當年的曲子是如何表現,而是運用自身洞察力去演奏出屬於自己的蕭邦。
生長於共產主義統治下的前蘇聯,麥斯基的學習環境艱困,但也讓他在音樂造詣上更臻完美。麥斯基指出,在前蘇聯統治的社會,只有兩種人,其一是喝酒喝到羽化;另一種則是沉溺於西洋棋、書香以及音樂之下。
 |
米夏.麥斯基和他的女兒莉莉一起接受媒體聯訪。(歸鴻亭攝影) |
他說,在前蘇聯的時代,演奏家必須經過激烈的比賽,才能進入莫斯科的音樂學院,進而再經過重重的淘選,選擇出如冰山一角的頂尖音樂家,才得以出國。麥斯基表示,十七歲時因得獎而知名度提升,但當局為恐他出國更改國籍,因此以莫須有罪名將他勞改構工近兩年,之後在貴人相助下,麥斯基成功轉入以色列籍,中間篳路藍縷的過程,卻也造就他音樂上的獨特風格。
除了身為大提琴巨擘「羅斯托波維奇」的唯一傳人,在勞改後也曾受到皮亞第果斯基的指導,麥斯基說,皮亞第果斯基像是他第二位父親,是位個性纖柔的紳士,從來不會給予嚴厲的指責,而是告訴他:「我已沒有時間再趕時間了。」以提醒麥斯基要把握機會精進琴藝。從兩位大師身上,麥斯基獲得了音樂的指導以及非凡人格的薰陶。
在音樂家生涯中,麥斯基心境上也有所成長,早年學習容易欲速則不達,現在認為自己能夠掌握住步調,循序成長。他表示,以他兩張相隔十五年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專輯來說,他現在以旁觀閱聽者的角度聆賞,認為第二張專輯反而較第一張活潑年輕、熱情洋溢,也許隨著年紀漸長,音樂風格反而越青春有朝氣。
「能夠和自己的女兒同台演出是一種特權。」麥斯基開心地表示。在音樂上,她對女兒莉莉.麥斯基充滿信心,從小就給予鼓勵。莉莉.麥斯基說:「在發現自己除了鋼琴家之外別無其他熱愛職業時,很感激父親的支持和推力。」
除了莉莉.麥斯基之外,另有一位小提琴家兒子,麥斯基表示,他希望他的小孩都能夠學習不同的樂器,這樣就有機會一起合作。
在這兩場音樂會中,觀眾可細心體會兩位音樂家父女的對話以及競演,除了親情外,在音樂上能夠迸裂出什麼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