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2010亞太傳統藝術節"帶來北亞風情


新網記者陳庭笙台北特稿
2010/9/30 下午 09:15:09 / 文化藝術

 由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辦「2010亞太傳統藝術節─北亞風情」系列活動,邀請俄羅斯、蒙古、薩哈共和國等國的表演團體和藝術家,自10月2日起即將在宜蘭登場,內容包括北亞傳統樂舞演出、工藝示範,以及一系列的社區交流和校園推廣活動。

"2010亞太傳統藝術節"充滿北亞風情。(陳庭笙攝影)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盛治仁表示,一般民眾對北亞文化較不熟悉,利用一系列活潑的藝術節活動,帶出民眾的國際觀、走出國際,達到文化交流。

 來自俄羅斯泛貝加爾湖地區(TransBaikal)的《薩巴瓦樂舞團》(Russian Folklore Group Zabava),演出歷史超過兩百年賽梅斯基人(Semeyskie)的傳統歌謠,團員尼可拉指出,舞團中的團員都必須能歌善舞,利用羊角號、手風琴、短笛、三角琴演奏,此外他們擅於加入日常用品,如洗衣板、湯匙、鐮刀等融入表演中,並搭配關於愛情喜劇成分。

 位於蒙古西北、西伯利亞以南的圖瓦共和國(Tuva Republic)的《圖瓦樂團》,於1988年為保存「呼麥」(Humii)的音樂演唱法而成立。呼麥是在除了喉音之外,發出另外兩三種泛音,產生和音的效果。呼麥演唱家Chuluunbaatar聲稱,呼麥演唱技巧,學成發音就需四年多。

自上至下為俄羅斯"薩巴瓦樂舞團"表演與蒙古毛氈藝術家巴顏都倫(下左)作品。(陳庭笙攝影)
 俄羅斯遠東聯邦區,薩哈共和國(Sakha Republic)的《雅庫特歐隆荷吟唱團》,帶來突厥語民族最古老的吟唱史詩藝術─《歐隆荷Olonkho》,描述雅庫特人的信仰、薩滿教、風俗人情等,歐隆荷是古時人們在家渡過漫漫寒冬的消遣,而其特色鐵製振盪樂器《口簧琴》(Khomus),利用肚子、手、舌頭發出異趣的各種模仿動物聲響,團員Lena談及,口簧琴乍聽神乎其技,實則一周內小朋友即可學會,古時口簧琴音效是用來當作搖籃曲。

 蒙古毛氈藝術家巴顏都倫(Bayanjargal Bayanduuren)則利用羊毛手工織出各式藝術品,如壁飾、雕刻、服飾品等,作品中帶有滄桑朦朧的華美精緻,展現遊牧民族的審美觀及生活情趣,將毛氈用品帶進現代生活。

 來自西伯利亞,布里雅特的銀飾藝術家章巴洛夫(Bulat Zhambalov)指出,因其民族屬神靈性仰,因此銀飾大多以動、植物造型為靈感,展出北國的精緻工藝。

 「2010亞太傳統藝術節─北亞風情」系列活動,由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辦,自10月2日起至10月10日止,相關演出資訊可上傳統藝術中心網站查詢。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陳庭笙 日期:2010/9/30 下午 09:15:09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陳庭笙報導
陳庭笙報導列表
毛毛蟲變蝴蝶 顱顏幼教補助方案點燃生命之火
公益慈善 2010/10/1 下午 08:55:27
"曹國舅" 明華園新戲飆3代演技耍3D科技
文化藝術 2010/9/29 下午 10:12:50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