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兒媽媽好堅強 辛苦拉拔先天性代謝異常子女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5/9 下午 04:58:14 / 溫馨故事
吃飯皇帝大。飲食對每個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有的人認為吃飯是一種享受,有的人認為食物的功能僅是用來維持身體健康,但是飲食對少部分的人來說,卻是讓人又愛又恨,必須斤斤計較。
|
宓宓的媽媽每天都要在飲食上為孩子斤斤計較。(歸鴻亭攝影) |
根據罕見疾病基金會統計,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全台灣人數約有1,000人,需要低蛋白飲食控制約為350人,為了提供完整照顧與營養諮詢,母親的辛苦十分偉大。該會今日舉行母親節感恩記者會,旨在傳達某些罕病兒特別需要家人關注飲食與營養,有4名病童與母親出席。
由於基因作祟,代謝異常苯酮尿症的罕病娃娃宓宓必須在飲食上斤斤計較,若吃多蛋白質恐損智力,所以平常幾乎不能碰零食。因為生病的關係,他們無法攝取過多的蛋白質,不當的飲食攝取將導致生長遲滯、智能發育遲緩甚至危及生命,為了照顧孩子,宓宓的媽媽不僅要學會如何分析營養成分計算重量,還需傷透腦筋四處尋找適當的食材,在選擇性極少的食材中尋求變化。
|
祐祐一出生即確診罹患罕見疾病克魯松氏症。(歸鴻亭攝影) |
她向醫院的營養師拚命學習各種營養知識,如今已能製作多種低蛋白創意料理,讓宓宓吃得安全、長得健康,唯一覺得心疼的是不能給她吃好吃的義大利麵、洋芋片等,宓宓媽媽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令媽媽擔心的是,現在小學二年級的宓宓,吃了過量或不該吃的東西,讓平常嚴格控制的胺基酸瞬間破表,畢竟家長無法隨時隨側跟在身邊叮嚀提醒,這也是大多數代謝異常疾病家屬共同的擔心。
祐祐一出生,即確診罹患罕見疾病克魯松氏症,隨即在加護病房待了7個月,因為呼吸道發育不全,因此氣切,這類病友因頭骨骨縫過早癒合,以及顏面骨骼發育不良,呈現出很特別的頭臉部特徵:臉部正中部分發育不良、下巴大多呈戽斗狀、眼球外突、上唇較短而下唇鬆垮下垂、鼻基部平塌、上顎窄而高拱,頭圍也較常人為小,於是顱內空間不敷逐漸成長的大腦所需,常會引發頭痛,需定期追蹤腦壓是否過高,必要時得採藥物控制,或開刀減低腦壓。
|
中中卻需要管灌高蛋白質等營養品才能存活,媽媽得全天守在孩子身邊。(歸鴻亭攝影) |
祐祐小小年紀就已經動過三次頭部手術,每次手術都長達12小時之久,讓媽媽心疼不已。因外耳道狹小導致聽力問題,祐祐目前為中度聽障,平日須戴著助聽器,且眼球外突的情況相當嚴重,導致眼皮無法閉合,聽說有同病類的病友因為沒有照顧好最後導致結膜炎或角膜炎,嚴重的甚至失明,媽媽每晚等他睡著之後,在夜裡幫他點滅菌與保濕的眼藥水及淚膜眼膏,此三道手續皆須間隔20至30分鐘,往往全部完成後,都已經半夜一點多了,但再過兩到三個鐘頭,又需要再重複同樣的步驟,雖然勞累辛苦但只要想到兒子可能會失明,不管再怎麼累的夜裡她都起來替祐祐點眼藥水。
宓宓一天僅能攝取15公克蛋白質,另一位6歲的中中卻需要管灌高蛋白質等營養品才能存活,媽媽得全天守在孩子身邊。因退化不能自己吃喝的中中,只能靠管灌營養品維生,一天至少需6罐,一年下來營養品就逾16萬元。
|
只能食用低蛋白食品的墉墉,需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並搭配藥物與低蛋白奶粉,才能避免智能或發育遲緩。(歸鴻亭攝影) |
7歲的墉墉則患有瓜胺酸血症,和宓宓一樣需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並搭配藥物與低蛋白奶粉,才能避免智能或發育遲緩。除了天天秤斤秤兩,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零食與美食的誘惑,對於只能食用低蛋白食品的墉墉,無疑是一種煎熬墉墉媽媽還得常勸退奶奶別再偷買餅乾給金孫。
根據保守估計在台灣,約有將近4,000個罕見疾病都需要特殊營養品支持,這樣龐大且特殊的特殊飲食需求,因為特殊營養品需長期使用,健保也無法提供補助的情況下,讓沈重的經濟負擔壓著他們喘不過氣來,需要有更多的資源投入與政策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