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愛吃肉加經常外食 腸胃壞菌超高應改變飲食習慣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5/29 下午 04:53:58 / 健檢抗老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結果,近10年來國人大腸癌與胃癌總發生人數合併累積已達156,340人,有攀升跡象。
|
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蔡英傑認為國人的腸胃健康表現不佳。(歸鴻亭攝影) |
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蔡英傑表示,該協會與亞洲乳酸菌聯盟近年來的研究指出,台灣人腸胃中常見的腸桿菌(Enterobacteriaceae)高出日本人30倍,也較日本人的腸胃菌相種類複雜,由此可見國人的腸胃健康表現有陷入危機的可能。
蔡英傑指出,歷經數年研究,動員亞洲5國10城市,透過便便DAN篩檢方式發現,台灣民眾的腸胃菌相特性集亞洲城市之大成,但腸桿菌為日本人的30倍;此外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C. perfringens)也多達日人的15倍。而代表好菌的雙歧桿菌,卻僅有日人的3分之1至5分之1數量。
腸桿菌與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可能間接與直接引起腸胃發炎或其他問題。有鑑於國人腸胃問題嚴重,台灣乳酸菌協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起「529腸胃健康日」,並配合國際大腸癌防治月,於3月份起即進行的「追捕瘜肉小子」大腸癌篩檢活動宣導中,於首波「腸胃健康日大腸癌篩檢活動」以早鳥加碼抽方式,送出優酪乳7日份額外獎勵,報名成效已較去年同期成長近3倍;另於4月起,於各大教學、地區醫院舉辦多場腸胃保健知識專業講座,共吸引逾千名民眾踴躍參與。
這些壞菌目前有多項國內外研究指出可能與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有關連性,而目前推斷台灣地區已有近5成的成人體內有此壞菌,而國人去年因十二指腸與胃潰瘍就診人數已達1,428,901人。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強調,飲食習慣與腸胃菌相失衡關聯慎密,台灣人外食比例高、又傾向油炸、燒烤、高油脂、多肉少蔬果的狩獵型飲食偏好,再加以高壓忙碌的生活型態,更易忽略身體健康。因此由今年度的529腸胃健康日,提醒民眾注意飲食均衡,透過補充好菌或養成飲用優酪乳的方式,配合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漸進改善腸胃菌相。
|
台灣乳酸菌協會提出簡單5招保護腸道健康方法,漸進改善腸胃菌相。(歸鴻亭攝影) |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吳建遠指出,從民國96年開始,大腸癌就高居每年癌症新發生人數的第1位,大腸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目前國健署提供50歲以上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提醒民眾健康就要篩檢,才能及早發現問題。
台灣乳酸菌協會提出簡單5招保護腸道健康,包括1.健康飲食:多喝水,少紅肉,每日5份以上蔬果,多攝取全榖、根莖類等高纖食物,降低大腸癌發生機率,助好菌存體內。2.補充好菌:多喝優酪乳,是補充好菌最便捷的方式,且建議飯後喝,養成天天喝的習慣,幫助腸健康,增加好菌增生。3.健康運動:應依照運動333原則:每周3次、每次30分、心跳達130以上,不僅僅對腸道好,更對身體全面健康有幫助。4.細嚼慢嚥:保持進食好心情,建議進食時保持放鬆和良好的心情,盡量別暴飲暴食,避免消化不適,造成腸道病變。5.排便順暢:養成固定排便習慣,每日定時「蹲」一下廁所,讓腸胃養成固定排便習慣,讓毒素勿停留在腸道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