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敏"王熙鳳"上身 紅樓夢中人再現大鬧寧國府
新網記者麻念台/吳其祐台北特稿
2014/5/31 下午 10:29:12 / 文化藝術
台灣京劇演員能站上檯面的已經愈來愈少,魏海敏絕對是目前「祖師爺」最賞飯吃的名角,在今日的國光劇團年度大戲「紅樓夢中人」系列的《王熙鳳》裡顯現爐火純青的「唱作念打」演技與唱功。
 |
台灣京劇演員魏海敏演《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的酸鳳姐如靈魂上身。(歸鴻亭攝影) |
談到京劇,從清乾隆、道光年間四大徽班二黃到西皮走紅,十九世紀中期融合皮黃戲流行全中國,敗掉整個大好神州的蔣氏政權淪落到台灣,把這個國劇帶進,由軍中傳承,年年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給從大陸跟來的「外省人」懷鄉思土用,幾經轉折,目前是國光劇團、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台北新劇團、當代傳奇劇場繼續香火,而以官方支持的國光為其牛耳。
唱戲的則也從當年沒有地位的「戲子」,成為舞台上閃亮熠熠的藝術家,而劇團當家的花旦,在台灣歷經大鵬出身的徐露、郭小莊,現在雖不能說碩果僅存只有海光起家的魏海敏,在黃宇琳還沒足夠歷練前,還真找不到能駕凌「魏姐」的京劇花旦代表人物。
 |
魏海敏在《探春》「抄撿大觀園」扮相。(歸鴻亭攝影) |
《王熙鳳》劇中飾演王熙鳳的魏海敏,無論是輕輕地一抹微笑,還是細微地一個動作,都精確傳達出鳳姐兒的潑辣、狠毒,以及在各場合得宜地應對進退,玩笑中不失莊重,強勢中不失和諧,把所有人都安撫得服服貼貼;回溯她的出身,被父親送進海光,先跟梅蘭芳女弟子秦慧芬學梅派表演藝術,後拜師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魏海敏算是正統的梅派傳人。
京昆旦行梅蘭芳從祖父梅巧玲就延續青衣花旦這行當,創造了具有獨特風格梅派,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四大名旦」居其首位,他後來與京劇名老生孟小冬同居,孟小冬晚年根隨落迫時的上海皇帝杜月笙;梅蘭芳其實在杜大耳輝煌時曾受邀到上海浦東杜氏祠堂唱過戲,百年滄桑,現在魏海敏則在王安祈與李小平的搭配下,沿襲了京戲的一絲命脈。
《王熙鳳》這齣魏海敏2003年首演即轟動的代表作,當時名稱還加了「大鬧寧國府」,10年來曾至北京、上海、天津、新加坡等地巡演,今年再登上國家劇院,和新編戲《探春》合組為「紅樓夢中人」,魏海敏活生生把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的酸鳳姐如靈魂上身,難得好戲。
 |
魏海敏無論是輕輕地一抹微笑,還是細微地一個動作,都精確傳達出鳳姐兒的神韻。(歸鴻亭攝影) |
魏海敏近年來從《遊園驚夢》、《孟小冬》、《歐蘭朵》、《金鎖記》到《埃及艷后》,國光自經典傳承與創新,這次再回歸大觀園風華及紅樓人物的詮釋,打破傳統京劇與現代觀眾遙遠的距離感,融入大家耳熟能詳的語彙和人物誇張動作、表情,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卻不失京劇傳統價值的唱腔與唱詞之經典,看得出來期待能讓更多觀眾願意走入劇場欣賞本土傳統藝術之美的企圖。
魏海敏不只是第11屆國家文藝獎得主,還曾獲國、內外多項獎項肯定,世界10大傑出青年獎、亞洲傑出藝人獎、國家文藝獎、大陸梅花獎等。「紅樓夢中人」明、後日在國家戲劇院還有3場,除《王熙鳳》外,還有魏海敏為提攜後進黃宇琳的新編《探春》續演王熙鳳,「抄撿大觀園」一場兩人同台飆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