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音符舞團推出"無為" 將道家"道德經"以舞入武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6/12 下午 07:31:36 / 文化藝術
肢體音符舞團將於6月13日至15日在台北城市舞臺推出《無為》,共演出3場。
|
肢體音符舞團推出《無為》,以老子《道德經》為創作發想,做為「以舞入武」的創作主軸。(歸鴻亭攝影) |
該舞團藝術總監華碧玉表示,《無為》以老子《道德經》為創作發想,用道家「無為」的順應自然、隨緣而動,做為「以舞入武」的創作主軸,道家中的「無為」是崇尚天道,即人與自然界之間的自然無為,更是崇尚人道,即人類活動應與天道般自然無為。這齣現代舞除了結合武術、太極、拳、棍及踩樁,也融入國樂如采風樂坊吳宗憲、林慧寬的演奏,以及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黃子翎的鼓,樂手並共同參與舞蹈演出。
她指出,《無為》對舞者是非常大的考驗。武術中的「身行意走」需要多少年的功夫,舞者必須在8個月的排練中達成。除了自身動作,還需關照其他舞者,保持同樣的呼吸頻率。慢的舞段外,10年前「踏樁行」的部份因場地限制,改為現在的「一步之遙」,難度更為提高。與板凳的磨擦讓舞者腳上貼滿膠帶,舞者在其上的移動依舊驚險萬分,一念之差都可能受傷,需要絕對的專注。
段落裡「棍」的部份則一度讓她想放棄。華碧玉說,舞團排練場地高度不夠,把舞者帶到地下停車場練習,除要小心棍子不能揮到車輛,一有車子移動就必須中斷排練,排練指導還要兼交通指揮。
|
肢體音符舞團藝術總監華碧玉說明《無為》結合武術、太極、拳、棍及踩樁。(歸鴻亭攝影) |
華碧玉格外感激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與新象創作劇團的交換合作,讓舞團在後期有了理想的排練空間。在《無為》製作初期,非常想找2004年《捕風捉影》及2005年《捕風捉影-再現》的老舞者回來,期待熟齡舞者在臺上呈現不同的質地。然而當年的舞者出國發展的、結婚生子的、剛好懷孕的,堅持下來的周燕琳和林春輝為此次主要舞者,許瑋玲與陳姿潔退到幕後當排練指導。
成立於1997年的肢體音符舞團,是文化部獎助計畫舞蹈團隊,曾多次赴歐洲及南美洲進行國際演出。作品除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捕風捉影》、《雲.花》、《觀。自在》、《水晶瓶中的敦煌》及《桃花緣》等,亦嘗試跨界藝術家合作,並提供平台給年輕編舞家,推出呈現當下社會現狀的現代舞,2010年與林隆璇合作推出《藏心》;2011年推出由許瑋玲、林春輝、彭惠君及陳彥壯共同創作的《七里香》;2012年推出貼近生活的青春作品《叮咚!》;2013 年以烤肉為主題,深層探究家庭生活面貌的《萬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