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撤退 龍應台期盼找尋當年攝影記者與影中人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6/17 下午 06:12:08 / 經史子集
交通部長葉匡時、台北市議員梁文傑、前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等人,都是大陳人後代,但現在的台灣民眾對大陳島歷史卻相當陌生。
|
文化部長龍應台期盼藉由「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展覽,找到當時拍攝照片的中央社攝影記者、照片中的小孩,及提供照片中人事物的故事。(歸鴻亭攝影) |
明年是大陳撤退60年,為讓民眾了解戰後歲月,文化部主辦、中央通訊社策展的「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今日起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至7月16日。
文化部長龍應台向上百位來自新北市、宜蘭、花蓮各地的大陳長輩致意,她表示,國共戰爭的大逃亡流離失所,從民國38年一直持續到大陳撤退的44年,當年1月18日,中共採取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模式,大舉進攻大陳島北方的一江山,國軍在王生明將軍領導下浴血奮戰,守軍寡不敵眾失守,失去一江山屏障後,國府決定撤退大陳所有居民到台灣,在美國第七艦隊護航下,分批自浙江省臺州灣外海撤退,平安抵達基隆港碼頭後,安置於宜蘭、高雄、屏東、花蓮、臺東各地重建家園。
|
大陳島撤退命名為金剛計劃,由美國第七艦隊和國軍合力進行。(歸鴻亭攝影) |
龍應台說,大陳人要承受家國災難及命運的痛苦,不是每個台灣人都了解,也代表「台灣人還有很多記憶抽屜沒有真正被打開」,期盼藉由這次展覽,展開尋人啟事,希望找到當時拍攝照片的中央社攝影記者、照片中的小孩,以及提供照片中人事物的故事,「自己的歷史自己疼愛」。
龍應台指出,中央社有90年歷史,快要和中華民國歷史平行,有許多圖片檔,等同國家的家庭相本都在該社手中,期許中央社能將圖片數位化,並把照片拿出來分享。
總統府資政胡為真父親胡宗南將軍,當年以大陳島為根據地,領導反共救國軍對共軍進行游擊戰;帶著年近九旬父親到場的葉匡時,用臺州話向長輩問候,說明大陳人一路走來的艱苦。
|
「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展出的照片都是大陳防衛、大陳撤退以及大陳義胞在台落地生根故事為主的歷史紀錄。(歸鴻亭攝影) |
63歲的張春法一眼認出老照片裡,大小孩揹著的那個裹棉襖小小孩,就是當時年僅3歲的他,正在國軍協助下準備舉家登船前往臺灣。每張照片都是大歷史的縮影,一萬多個軍民大撤退寫就臺海對峙時的辛酸史。
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展以大陳防衛、大陳撤退以及大陳義胞在台落地生根故事為主展出百餘幀照片,這些影像皆是大陳撤退前,中央社記者在戰火中冒死拍攝得來。將透過「英雄之島」、「大陳采風」、「遠離家園」、「碼頭接送情」、台灣新故鄉」、「文化傳承新風貌」等單元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