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偶戯館10歲 印尼皮影戲家帶來史詩神話故事
新網記者王愛君台北特稿
2014/8/1 下午 09:16:18 / 文化藝術
適逢台北偶戯館10週年館慶,特別推出相應的展演活動作為聯合慶典。印尼皮影戲家古斯帝(I GUSTI PUTU SUDARTA)的梵珍喇雅納音樂劇場劇團,將在偶戯館一樓中廊演出。劇團將以最古老的油燈演出法,透過光影,為觀眾述説印尼神話故事裏的智慧隱喻。
|
古斯帝表演《阿爾裘那修行記》片段。(王愛君攝影) |
古斯帝是巴里島國立印尼藝術學院(ISI, Denpasar)皮影戲教授,出生於祭司家庭,曾多次代表學校及巴里島前往世界各國參加藝術節展演,最後因緣成為台灣女婿,並多次隨團或帶團到台灣演出皮影戲、面具舞與歌舞劇等。此次,將會在偶戯館演出《阿爾裘那修行記(ARJUA MEDITARION)》,故事採自於印度史詩神話故事(MAHABRATA)中的故事情節,主要講述ARJUA通過修行,尋找真正的自我。這是巴里島家喻戶曉的歷史神話故事,也是巴里島最受歡迎的幾齣皮影戲碼之一。
|
肩擔戯演出, 肩擔戲臺是布袋戲表演藝術的原始樣貌,表演者只有一人,表演時布帷環佈,頭頂戲臺,以戲偶操演故事,負責所有的表演及口白,故演出形式簡單。(王愛君攝影) |
在巴里島,皮影戲可分為文雅、剛烈或是巨人的角色。古斯帝說,巨人並不是指外形巨大,而是強調角色的邪惡並且擁有強大無比的力量。文雅部分的皮影戲,在表演時聲音會明顯不同,呈現一種比較舒緩柔和的語調。
今年也是台北建城130週年,為了慶祝難得的時刻,台北偶戯館為呈現當年台北建城之際和布袋戯藝術風華絕代之模樣,規劃「巧戯人間 風華絕代」肩擔戯演出活動,並呼應台北建城130週年,將在台北市12個景點演出130場戲劇。透過多樣化的演出形式,讓參與的民眾與小朋友了解傳統偶戯文化和130年前台北建城的歷史源流。
|
臺北偶戯館長阮家貞表示,臺北偶戯館的10年並不是一個句點,而是一個驚嘆號,會有緊隨更精彩的後續發展。(王愛君攝影) |
台北偶戯館長阮家貞表示,台北偶戯館的10年並不是一個句點,而是一個驚嘆號,並緊隨更精彩的後續發展。台北偶戯館為偶戯藝術的教育中心,能夠通過各項的展演、講座及課程,讓更多民眾享有藝文欣賞的機會,她感到非常開心。對於即將來臨的11週年,阮家珍作出預告,計劃將在日本女兒節扮演重要角色的雛偶,配合節目演出,呈現給台灣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