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面繪畫思維突破至立體創作 許馨文轉化記憶觀念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8/2 下午 08:32:12 / 文化藝術
在現代人什麼都使用電腦與手機的時代,用筆的機會減少,大部份人對鉛筆的印象已經模糊。
|
許馨文說明她走出畫框,把平面世界轉化為立體空間的創作歷程。(歸鴻亭攝影) |
年輕時在復興美工學的是平面設計,然後在宏廣公司負責動畫影片的許馨文,在曾經輝煌但倒閉前的宏廣的確有一段發揮專長的時光,長達20年的設計工作之後,由於想了解兒子的學習問題,返回臺藝大美術系校園重拾書本,卻意外接觸到複合媒材領域,她說,從此她走出畫框,在這個什麼都有可能的世界,「感受到符號和現成物並置集成後產生的力量,以物作為記憶的表徵,將對象的力量引入作品,對人群聚的觀注,喚喻成物的集體經驗。」
今日許馨文在紫藤廬舉辦「來自靜脈的聲音」個展,包含複合媒材與平面繪畫連作的20餘件作品,最重要的創作素材是純白色六角形的鉛筆,她表示,以中性無色、六角形有機結構的白色鉛筆作為形式內容載體,「鉛筆系列」是她從幾十年平面設計踏出來的系列作品。
比起一般的美術創作者,重新踏入藝壇的許馨文以「新人」之姿,得到2013年新北市創作新人獎優選、入選第12屆桃源創作獎、《想像的風景II-不朽的追求》國際學生新媒體藝術徵件展等獎項,並獲得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銀行購藏。許馨文說,摒棄過去固有的思維模式,自物與物之間探索著記憶與觀念的轉化,於平面與空間之間尋求新式繪畫語言,這次展出她將切割過的鉛筆,去除功能化,結合課桌椅、古董飾品盒等,隱喻探討社會群聚學習、競爭狀態下的現象和價值,展現她心目中生命的位置與高度。
|
這次個展創作素材是純白色六角形的鉛筆。(歸鴻亭攝影) |
許馨文的作品充滿對於學習機制的反思與社會現狀的關注,大量使用了不完整、失去功能、被丟棄的物件,如字典、五金、漂流木等現成物,除借用其本身的外表與 符號之外,運用不同視角的觀看與解讀,重新組裝詮釋其內在的真實,在物與物之間磨擦出極具戲劇張力的火花,沉默而尖銳地吶喊,迫使觀者重新檢視自我的記憶、內涵與真實面對不完美的缺憾。「來自靜脈的聲音-許馨文個展」將展至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