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今宣佈入圍名單


新網記者林明蓁台北特稿
2014/8/13 下午 07:38:49 / 演藝動態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原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在文化部影視局支持下有許多明顯的改變,其中最讓人振奮的就是將兩年一次雙年展改為年展,原本要等兩年才能看到的紀錄片,自今年起開始改為一年一度都可以看到世界各國最新的紀錄作品,影展團隊為宣傳影展,積極走訪各大國際影展,與影人及外媒建立關係。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國內入圍導演合影。(林明蓁攝影)
 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也是台灣唯一有大型國際競賽的影展,今年分為3大方向國際競賽和亞洲視野競賽以及台灣競賽。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局長張崇仁表示,共有來自117個國家與地區的作品參與報名,投件總數也破歷屆新高,總共收到1,534件的優秀成績。

 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暨策展人林文淇說,這次報名門檻雖要求「亞洲首映」,但仍吸引大量作品投件,是先前台灣舉辦紀錄片雙年展的累積下來的成績,期待接下來一年一度的政策,這項政策也是給予推動記錄片最好的開始。

 林文淇指出,記錄片也是一門藝術,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媒介,更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這些都是希望透過舉辦一次記錄片影展,而所期望達到的效果。除了讓人感受到對此紀錄片影展的重視和慎重,更從話語間展現出對此次影展的信心與未來的期許。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入圍導演、評審合影。(林明蓁攝影)
 今年台灣作品表現亮眼,除入圍台灣競賽的15部佳片之外,陳芯宜的《行者》同時入圍國際及台灣競賽、黃明川的《一個女藝術家之死》則同時入圍亞洲視野及台灣競賽,而平實記錄原住民生活處境廖憶玲、朱柏穎的《山上的小女子舉重隊》亦入圍亞洲視野競賽。

 本屆初選小組委員由台灣電影及紀錄片界重要影人、學者、影評人、影展代表組成,包括曾文珍、塗翔文、張昌彥、黃以曦、關本良、曹文傑、陳斌全、孫松榮、吳米森、林明玉、王盈舜、曾芷筠、黃建宏、林木材、吳凡。此次的評選重點著重於紀錄片上的嘗試創新,以及在議題觀點上的深度聚焦及獨特視野等。

 經過多位初選小組委員以及影展代表們不眠不休的篩選,入圍國際競賽的15強,不僅在美學形式及敘事觀點上展現豐沛的想像力,在題材內容上,也反映出繽紛多元的社會現實及人文景況。《貪欲帝國》以南韓「三星」企業的工殤事件為主軸,完整呈現長達七年的勞工抗爭;《玻利維亞幻遊》融合劇場藝術,以瑰麗而魔幻的色彩娓娓道出拉美絢爛的歷史文化;《國考大作戰》記錄剛果的考生百態,並反諷當代教育的荒誕之處。其他包括融合跨界媒材的《思念家屋》,詩意濃厚的《霧》,探討生命的《給逝去的》、《-1287》,由生活處境出發的《暗影人生》、《火山好日子》、《燃煤的餘燼》、《礦味生活》,訴說移民文化的《夢想中繼站》、《國界蒸發》,及充滿意趣、公路冒險的《阿姆斯特丹小鎮指南》,皆多面向地呈現社會、文化、歷史的不同風貌。初選代表曹文傑委員也笑說在選片的過程中很像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做了一次深度的世界旅遊,透過影片可能去到了墨西哥的市場上,跟著片中的人物一起到了市場裡面、趕了一次市集;也可能會去到某一個家庭裡面,分享了家庭裡一些隱秘的光景。雖然辛苦但也非常享受其中。也分享了自己時常從紀錄片受到啟發以及鼓舞、也能從中得到能量補充,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中,繼續勇敢的走下去。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局長張崇仁欣慰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兩年一次改為年展。(歸鴻亭攝影)
 亞洲視野競賽共有來自9個國家的15部作品入圍作品,初選委員代表黃建宏表示,15部入圍作品勾勒出動人的亞洲圖景,不僅可看出各地域的多樣差異,入圍的作品特別著眼在個人的生命經驗與地域政治和文化歷史的交會等,記錄形式與意圖也更為解放,更期望能為台灣帶來另一種認識亞洲的全新視角。南韓共有3部作品入圍,《親密家庭》追尋個人家庭歷史與境況;《鐵夢》以南韓半世紀工業發展歷史,帶出對現代發展的哲思;《八堂的綠色之戰》南韓漢江岸邊一場綠色運動背後所蘊含的人生掙扎與矛盾。中國的影片也入圍了3部,《星火》追溯1957年甘肅農村一份地下刊物之幽暗歷史;《午朝門》則將鏡頭對準午朝門廣場,窺視各色人等在廣場的日常生活;而被稱作「鬼城」的甘肅玉門如今已是一片廢墟,《玉門》紀錄了這座空城的記憶和幻想。描繪緬甸神靈信仰及鄉村質樸生活的《湖畔的緬甸夫人》;溫柔真摯、以菲律賓貧困街區的一名產婆為記錄對象的《人間母親》;在加拿大長大的越南裔導演回到越南,自拍與93歲奶奶相處片段的《聽阿嬤的話》;三部影片皆緩緩帶出東南亞底層人民的生存處境和生命哲學,瀰漫著深深的的柔情與溫暖。兩部伊朗紀錄片《沉默的鬥牛》和《我的狐狸電影夢》,前者從鬥牛這個狂熱的經濟社交活動帶出伊朗鄉下複雜的派系文化,後者生動呈現伊朗卡車司機與狐狸之間微妙而複雜的情感。此外,《黑街守護者》由一位女導演深入黎巴嫩混亂社會、宗教衝突不斷的黑街角頭,企圖從與街頭混混們的言談中,面對困惑與找出答案。日本紀錄片《特許時間的終了》則是導演拿起攝影機拍攝才華洋溢的同學,出了社會屢不得志最後結束生命的過程,對青春、友誼、生命皆有動人的刻劃。

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暨策展人林文淇認為記錄片是一門藝術,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媒介,更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歸鴻亭攝影)
 台灣競賽共有200部作品參賽,最終選出15件入圍,競爭激烈。這15件作品的題材相當廣泛豐富,不論是對環境、國族、藝術、文化等議題都有全面而細緻的描繪,眾導演獨特的觀點與關懷,也為台灣當代社會提供了重要的紀錄。其中包括陳育青導演的作品攝影機衝撞體制、質問權威的勇氣之作《公民不服從》,及甫奪得今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李惠仁的《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黃明川以《一個女藝術家之死》同時入圍台灣競賽與亞洲視野競賽,該片將藝術家許淑真的藝術創作與生命經驗相互對話,展現撼人強度。陳芯宜的《行者》,採用台灣少見的Dance Film拍攝手法記錄「無垢舞蹈劇場」演出的珍貴畫面及總監林麗珍的創作歷程,入圍台灣競賽,更代表台灣參與國際競賽。而陳芯宜另一部與江國樑導演合作的作品《山靈》則以裝置藝術家王文志為主角,跟隨他的腳步將山林記憶帶進作品,靜謐深沉的影像飽含生命的厚度。柯金源則以《黑》一片延續對台灣土地的關懷,針對農地污染做出多面向的追蹤和探討。榮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的《刪海經》,從金門特有活化石生物「鱟」折射出兩岸政治的變遷,以生動有趣的口吻帶出對國族認同的提問。由Raye執導、九把刀監製的《十二夜》,去年上映即獲得廣大的回響,也引發社會對流浪動物處境的關注。《餘生—賽德克·巴萊》,真誠的紀錄霧社事件相關者後代的生命歷程;《失婚記》是越南嫁來台灣的阮金紅第一部紀錄片作品,拍攝出外籍配偶在婚後面對迥異的文化與語言所面臨的困境;鍾適芳的作品《邊界移動兩百年》記錄著印度超過百年的華人流離史。應政儒導演的《晃遊身體》企圖探索人對身體的感受與認同;鍾權則是以《正面迎擊》道出台灣一群摔角男兒如何迎擊各自生命,對「真假」提出令人玩味的思考。此外,林英作以研究地方史的台語老師林錦賢為主角的《流浪的狗》及黃庭輔記錄龍山寺街友們生活的《4891》,皆深入內心細微之處,綻放人性尊嚴的光亮。

 本次紀錄片的參賽作品多元而豐沛的創作能量亦反映出國際、亞洲及台灣紀錄片工作者在美學及觀點上的創新及特色,更意味著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將有許多實力堅強的好片共同較勁,精彩可期。今日記者會中,更透露了第9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套票首賣會在9月6日於敦南誠品舉行,邀請到知名歌手張懸擔任「一日店長」,並指出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她,更已經搶先一睹多部這次將放映的紀錄,並且表示張懸也會在現場與各位分享她的「私房片單」。

 影展將於10月9日至19日於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新光影城、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及國家電影中心舉辦,詳情可上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官網查詢。
頻道:影視娛樂 分類:演藝動態
專題:林明蓁 日期:2014/8/13 下午 07:38:49
關鍵字:紀錄片,張崇仁,林文淇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林明蓁報導
林明蓁報導列表
"萬惡城市:紅顏奪命" 延續9年前黑色暴力美學
電影世界 2014/8/29 下午 10:09:59
"界:台灣當代藝術展"赴美康大強生美術館展出
文化藝術 2014/8/29 下午 07:03:10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台灣10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事件出爐
兩性關係 2025/1/22 下午 05:14:14
文化預算破天荒被大量刪除凍結事件的省思
文化藝術 2025/1/21 下午 07:19:02
國父紀念館"靈蛇騰運喜迎春"開筆揮毫慶新年
文字藝術 2025/1/18 下午 04:54: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新年"蛇"來衛武營 藝術走春好運到
文化藝術 2025/1/23 下午 01:04:04
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即日起受理推薦
文化藝術 2025/1/22 下午 06:22:19
國科會發表"公民社會的淨零沙盒實驗"
生態環保 2025/1/22 下午 06: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