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基法"上路30年 勞團質疑無法真正保障勞工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8/20 下午 03:31:14 / 人權社會
《勞動基準法》上路30年,勞工陣線協會今日邀集多位學者、律師及勞工團體代表,討論《勞基法》實施30年來的變革。
|
勞工陣線協會今日邀集多位學者、律師及勞工團體代表,討論《勞基法》實施30年來的變革。(歸鴻亭攝影) |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表示,《勞基法》自1984年8月上路以來,雖常遭民間批評執法偏向資方,但包括基本工資、工時上限、《職業安全衛生法》等相關法律,及監督雇主提撥勞工退休金、資遣費,都是政府約束資方、保障國內800萬勞工權益的實質措施。不過他也指出,法律雖保障勞工不會遭任意解雇,但勞保給付職災事故的方式,仍有待修正。
他說,職災給付採勞保與雇主分攤模式,雇主常逃避給付,或寧可與勞工對簿公堂,而歐洲國家多採職災完全由勞保給付,雖然增加資方納保費用,但職災事件發生時就能大幅減少資方負擔,確保勞工獲得全額給付。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良榮則舉實例說明,華隆紡織、太子汽車等案勞工都無法拿到應得的工資,目前《勞基法》將工資債權的賠償順位放在抵押物權之後,而企業都是跟銀行借貸資金,如果企業倒了,大部份的機器、廠房設備都先抵押給銀行,根本不可能保護勞工權益。
|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批評《勞基法》執法偏向資方。(歸鴻亭攝影) |
林良榮指出,《勞基法》立法目的是要保障勞工,雇主卻鑽漏洞,惡性、有計畫性的倒閉,讓勞工拿不到資遣費和退休金,日本和中國都已修法將勞工的債權提高為第1順位,台灣應該盡速修法。
青平台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錦稷分析,基本工資應該是要勞工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水準,現行調漲基本工資的標準,要先符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3%,根本不合理,因為CPI是綜合指標,必須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食物類CPI才重要。
這項「勞基法30年的變革與挑戰」正在進行,行政院上午公布勞動部長由台北市副市長陳雄文擔任,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質疑陳雄文背景是環工和經發,與勞工政策沒有淵源,是否有能力解決低薪、外勞、派遣工等問題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