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師資教授結構老化 國研院3方案保學術研究動能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9/12 下午 06:24:11 / 文教活動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發現,台灣近年來大學教授年齡結構因高教擴張及少子化,產生不穩定現象,建議政府應採取調整生師比、加強推動外籍生源及實行彈性退休計畫等措施。
|
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羅清華以日韓教授年齡結構情況與台灣比較。(歸鴻亭攝影) |
國研院政策中心研究發現,政府自1994年推動「教育鬆綁、暢通升學管道」改革後,受到高教擴張及少子化影響,台灣近年來大學教授年齡結構出現「老教授比例增加、年輕教授比例減少」現象,建議教育部透過調整師生比、實行彈性退休計畫等措施,增進大學教授新陳代謝。
該院政策中心政策研究組助理研究員張指出,2004年大學教授主要年齡族群為40至44歲,2013年則轉為45至49歲,等於老化5歲;而少子化也讓大學招生生源減少,預估到2028到2029年,大學生人數將只有2013年的60%,尤其私校生源減少,教職遇缺不補,預估到2028年,台灣公私立大學教授55歲以上將占6成,會對大學創新研究的動能產生衝擊。
張于紳說,研究發現36至45歲的教授,較能夠提供重大科學貢獻,也具有較佳創造力,政府政策可以影響大學教授的年齡結構,如果政府再不介入,20年後55歲以上的大學教授將接近6成。
|
國研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主任莊裕澤(左)說明必須維持教授年齡結構穩定,才可確保大學的學術研究動能。(歸鴻亭攝影) |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政策研究組副研究員王宣智說,大學教授是台灣的科研主力,不同年齡層的教授有不同的工作特性,若不調降生師比,學生減少會造成師資員額減少、影響年輕教授聘用,進而影響大學教授的年齡結構,必須維持教授年齡結構穩定,才可確保大學的學術研究動能。
國研院院長羅清華表示,我國應保持教授年齡結構穩定並適量補進新人;和日韓相比,日本教授結構早我國10年老化,但已趨於穩定,韓國師資雖也在老化,但結構改變相對較少。
國研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主任莊裕澤也提出3項建議,首先透過調整生師比,由目前的21.6,調整到16.2;其次加強推動招收外籍生,來增加大學的生源;最後並建議實行教授的彈性退休計畫,促進大學的師資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