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結合科技 "數位表演藝術節"串連全台3地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9/30 下午 06:48:04 / 文化藝術
文化部主辦的2014年「數位表演藝術節」,將於10月24日至11月16日串連台北、高雄、嘉義3地,辦理5檔共計15場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的表演節目、物件裝置展、影像展及映後座談。
 |
2014年「數位表演藝術節」今日宣告將在台北、高雄、嘉義3地開跑。(歸鴻亭攝影) |
今年數位表演藝術節策展人邱誌勇表示,這次以「象限・穿越」(Trans-Quadrant)為題規劃一系列展演,將今年「數位表演藝術節」視作一個「原點」,由此拉出時間向度和空間向度,梳理過去4年「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劃」所累積的經驗,標記及觀察它們和時空的對位關係,藉由回望、再省歷年獲補助團隊及其作品,思考在地數位表演多維開展的可能性。
他說,演出節目包括姚仲涵與葉廷皓合組的Audio-visual團體「HH」所帶來的特殊感官體驗《同步感染》;狠劇場的《我和我的午茶時光》,用各種日常行動裝置,玩出最貼近大眾生活的不思議多媒體偶把戲;體相舞蹈劇場叱吒愛丁堡和亞維儂等國際藝術節、獲法國普羅旺斯報5顆星評價的《Mr. R》;一當代舞團令人震撼、持續轉化中的新媒體光譜旅程《WAVE.微幅》及周東彥和周書毅攜手打磨三年、奪得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首獎的《空的記憶》。此外,本屆藝術節也規劃了「象限‧穿越 物件裝置暨影像展」,從中觀眾們得以探看,近年來台灣團隊在數位表演藝術領域的疊進腳跡。
 |
今年數位表演藝術節策展人邱誌勇說明5檔共計15場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的表演節目、物件裝置展、影像展及映後座談。(歸鴻亭攝影) |
邱誌勇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數位表演藝術大多從劇場形式出發,台灣藝術家善於結合科技彌補表演藝術演出時的不足,或讓科技成為舞台上的重要角色,這也是台灣發展數位表演藝術的一大鮮明特色。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張書豹表示,藝術家們要在新的創作領域開疆闢土是非常辛苦的,這是文化部竭力推動「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的原因。台灣創作者近年在相關領域締造的亮點,不輸先進國家,他肯定藝術家們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承諾文化部將持續關注藝術環境的建構。
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指出,這已是廣藝第4年承辦數位表演藝術節,「像是把一個小Baby帶大的過程」,從最初的探索、實驗階段,到如今雖不敢說已臻成熟,但確實更理解了如何塑造數位表演藝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