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森撰"世界華文新文學史" 華文史學著作問世
新網記者黃小玲台北特稿
2015/2/10 下午 07:31:08 / 經史子集
作家馬森直言,《世界華文新文學史》是現在對當代華文文學有研究的老師或學生都應該閱讀的新書,這是一本非常具有指標性的著作。
|
作家馬森接受本網記者訪談,說明《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撰寫始末。(歸鴻亭攝影) |
既是小說家,又是戲劇家,甚至是文學評論家的馬森,一開始在台灣師範大學教書,後來輾轉到國外的法國的大學、墨西哥的大學、加拿大的大學以及英國倫敦大學,最後回台灣成功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任教,也曾在東華大學擔任駐校作家,也在香港嶺南大學教過書。馬森說,「我的工作有一點流動性,走遍了很多地方很多國家,這可能跟我年輕的時候很喜歡旅行有關,也讓我閱歷不少事物。」
《世界華文新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撰寫約15年左右,整整1年在校對書籍上,畢竟馬森退休已經16年了。馬森指出,依時代將書分為3冊,第1冊上編,從19世紀末,包括五四運動一直到抗戰時期。第2冊中編,接著抗戰時期到台灣光復前的文學,還有大陸毛澤東時代的文學。第3冊下編,屬於近代的文學,也就是台灣現代文學和大陸開放以後的現代文學,包括海外、港澳及歐美其他的華文文學。
|
馬森在《世界華文新文學史》新書發表會上。(歸鴻亭攝影) |
他說,這本書特點在於因書名所涵蓋範圍很廣,書中內容網羅海峽兩岸以外的華文文學。另一特點是此書偏學術化,較為客觀,不受藝術型態的影響,很適合高中、大學以上專研華文文學歷史。而書中所稱中國現代文學的兩度西潮,首波是指19世紀鴉片戰爭引發,乃至五四運動帶來的寫實主義思潮;第2度西潮發生在台、陸的時間各異,台灣是在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開始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影響;大陸則遲至28年後鄧小平決定開放,才受西潮影響。
《世界華文新文學史》全套不含參考文獻共108萬字,再隨文搭配600多張作家與書影合照,作者馬森亦提供珍藏多年的文壇友人照片,書末附上近萬筆關鍵字和人名索引資料,可供學者、研究者隨時翻閱查照,以掌握華文文學與歷史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