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新點子劇展 劉守曜廖若涵帶來當代"成人童話"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3/10 下午 06:36:36 / 文化藝術
2015新點子劇展以「成人童話」為題,邀請劉守曜及廖若涵帶來《我的洋娃娃》、《阿拉伯之夜》兩齣經典與當代作品,5月15至24日將一連兩個周末,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登場。
 |
2015新點子劇展以「成人童話」為題,演出《我的洋娃娃》、《阿拉伯之夜》兩齣經典與當代作品。(歸鴻亭攝影) |
導演劉守曜表示,《我的洋娃娃》採用「荒謬劇」的概念來演繹田納西.威廉斯對美國40年代資本主義社會提出批判的劇作《滿滿二十七車的棉花》,邀請戲劇學博士石婉舜進行文本編修,以當代社會為基礎,闡述二十世紀末資本主義在跨國全球化的潮流中對在地產業的排擠。演員呂曼茵、安原良及國光劇團青年武淨黃毅勇參與演出,並與李智翔、林秉豪、蔣韜、林育全等優秀設計群聯手打造風格化的演出場域。
劉守曜說,石婉舜的劇本從台灣1980年代極為興盛的「填充玩具」家庭代工獲得靈感,原著中Jake經營的傳統棉花工廠轉變為一家專門接單製造「填充娃娃」的地方代工廠。觀眾將會看到女主角的Baby Doll、胸大無腦的外在「玩物」形象更加具體而強烈,而「填充」意象和「玩物」的舞台佈景道具,也在在呼應女主角被視為玩物的角色狀態。
 |
《阿拉伯之夜》為德國當代劇作家羅蘭.希梅芬尼作品。(歸鴻亭攝影) |
《阿拉伯之夜》為德國當代劇作家羅蘭.希梅芬尼(Roland Schimmelpfennig)作品,導演廖若涵指出,希梅芬尼以一座大樓中的意外停水事件,串聯起5個平時生活少有交集的人物。劇中大量使用角色各自陳述的敘述體,呈現多重的敘事視角,同時僅以少量的彼此對話,刻劃現代都市中疏離的人際關係與失效的語言溝通。
廖若涵表示,《阿拉伯之夜》以一座大樓中的意外停水事件,從大樓管理員的一句「我聽見水聲」,開啟這段以「聽覺」帶領的奇幻旅程,劇中大量使用角色各自陳述的敘述體,呈現多重的敘事視角,同時僅以少量的彼此對話,刻劃現代都市中疏離的人際關係與失效的語言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