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光"10部戲劇影片 王小棣將台灣文學影像化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5/3/25 下午 05:41:20 / 演藝動態
文化部去年推出向台灣文學作家致敬的系列影集《閱讀時光》,將10部台灣文學作品改編成10部戲劇影片,每部為20分鐘劇情片加上5分鐘紀錄片,今年將自3月29日起,每週日早上10點在國家地理頻道首播,1次播出2集;星衛娛樂台將自4月5日起,每週日晚上11點播出。
 |
文化部製作系列影集《閱讀時光》,向台灣文學作家致敬。(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台灣文學就是台灣歷史的縮影,透過影像重現台灣百年歷史,《閱讀時光》拍得品質相當好,文化部正在編列明年度預算,會想辦法爭取更多經費,繼續推出向台灣文學作家致敬系列影集,也希望他喜歡的文學大師黃春明、陳映真等作家的作品以後有機會拍成影片。
 |
《閱讀時光》總策劃與導演王小棣(中右)總是靜靜在人群中,沒有黃黎明讓他失去一起享有完成作品的喜悅。(歸鴻亭攝影) |
「閱讀時光」系列影集在導演王小棣的策劃領軍下,邀請鄭文堂、鄭有傑、沈可尚、王明台、安哲毅、廖士涵等導演分別拍攝,將文學作家楊逵、季季、廖玉慧、朱天文、駱以軍等10部文學作品,透過戲劇、紀錄片影像敘事,作品從日據時代至21世紀的現代,演員陣容則有許瑋甯、柯宇綸、林辰唏和莫允雯等卡司。
 |
文化部長洪孟啟希望爭取預算未來能製作更多向台灣文學作家致敬的作品。(歸鴻亭攝影) |
《閱讀時光》開拍前失去摯愛黃黎明的王小棣,整年來以工作忘卻悲傷,親自一一介紹導演與演員,改編的是楊逵的〈送報伕〉、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駱以軍〈降生十二星座〉、柯裕棻〈冰箱〉、張惠菁〈蛾〉、季季〈行走的樹〉、劉大任〈晚風細雨〉、夏曼‧藍波安〈老海人洛馬比克〉、廖玉蕙〈後來〉、王登鈺〈大象〉。
王小棣指出,這次籌製改編台灣文學作品的劇集是一個文化部的標案,原案的目的是增進對台灣作家的了解,他的稻田團隊認為20分鐘文學改編的戲劇加上5分鐘的訪談,除了可以誘發對各別作家的想像與作品探索之外,也應該能夠透過10個作家的作品組成台灣生活經驗的多元面向。
廖玉蕙表示,因為作者都沒看過改編後的成果,3月17日內部請作家與導演參加5小時看10部片的馬拉松放映,她一口氣觀賞完,許多她覺得改編困難的作品,影像化後竟都變得更清晰,彷彿看到文學與影像互涉生發所綻放的一線曙光。
季季則說,個人的故事是小歷史,集結多人的故事就是大歷史,這10部影片就是台灣歷史的縮影。
文化部表示,期待系列影片能吸引觀眾重新撫觸原典,進入文學最深邃的部分;更期待能以此勾引出對文學的熱情,把閱讀人口找回來。